“便依先生之计!”石勒觉得可行,于是点头,让张宾和赵昊一起过来吃早饭。
赵昊听得也觉得很有道理,但还是提出问题:“若女、渤海女插手,又待如何?”
他可是在官网上看了兖州的新动向了,不过,不能说出来,要知道官网第一条就是不能向普通人透露信息,否则封号没商量。
张宾微微一叹道:“那便退回驻地,以图后谋。”
他也很无奈啊,谁知道渤海女能在数年间打出这等基业,完全不合常理,但如今让他改换门庭也太晚了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他能看穿石勒,但却无论如何都看不懂那北方的奇女子。
只能先留下,石勒至少能听他的。
赵昊点头:“先生高见。”
他能旁听,是因为如今他也是石勒谋士团的一员了,这些天出过不少主意,还被张宾引为知己 因为这些主意基本上都是张宾后来想出来实行过且记上历史的。
-
同时,邺城
苍秀儿没有和刘演争权夺力,而是在碰了个面后,就带着新收的一个手下退出了邺城,去了东边的阳平郡元城,反正兖州这两年都是几个刺史一起主管,也不差她这一个。
相反,在得知渤海公派人占据阳平郡后,这里庶民们几乎可以用喜大普奔来形容。
阳平郡北方就是冀州,这几年,在渤海公的治下,那叫一个平稳安定,还时常有各种好物流传过来,让请多庶民听着就想离开,去渤海打拼。
只可惜贫贱不能移,古代可没有汽车站,沿途的危险先不说,粮食就是一个问题,在古代,一个人一天走五十里就算厉害,而口粮最多带三天的,再多就要牛马车类才能迁徙。
于是本地的坞主们还形成了一个新生意,那就是学着辽东的新太守希银那样,带头把这里快饿死的贫民收一收,打包上船,送到渤海郡等去当劳工。
中间不但有抽成,还可以有养民,他们不怕这些劳工不给抽工资,因为他们的老婆孩子可还在南方呢,于是日子在北方的郡县里,阳平郡还算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