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再多一点,北方的底子再厚一点,他就可以守住这里,甚至把周围的石勒、王弥一一平定,只要天下安稳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去……
“将军,可以出发了。”段文鸳走上城墙,打断了青年的思考。
“好。”徐策有些不舍地看着这座城池,点点头。
没关系,很快,他就会回来。
……
晋帝被拉到匈奴都城平阳后,匈奴皇帝大赦天下,改了年号,同时把晋帝贬为平阿公,没事就去调戏人家,问着“我当年见过你,你不记得我不?”“你们家为什么兄弟相残啊~”之类的话来装逼,还让晋帝穿仆人的衣服给他倒酒布菜,让那些被一带过去降臣们哇哇大哭。
这些消息在匈奴的宣传下,很快传遍四海 但,四海没有怎么震动,大家对这事其实都心知肚明。
别的不说,洛阳失陷这事,完全是各方坐视造成的,西边的南阳王是东海王的弟弟,根本没有救皇帝的意思,南边的琅琊王也坐视皇帝死掉,当然,上党也是一样的选择,如果各方稍微积极那么一点点,晋朝也不会烂成如今这个样子。
司马炎靠篡位曹家得到帝位,自然怕的别的权臣把自己做的事情再回馈一次。
于是他死前大肆分封宗亲诸王,其实也是料到了将来自己的白痴儿子当不了皇帝时,哪怕内乱,上位的也是司马家的子孙,肉烂到底是在锅里。
他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局,同时也深刻地给后世上了一堂“为什么说分封制是不可行的”的现场表演,成了历史肯定秦始皇立郡县制的反面教材,时常被拖出来鞭尸。
上党敢出兵去救皇帝,虽然没有救出来,大家也都很感佩地骂了声傻子,然后纷纷赞了并州和冀州的忠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有人提议打到平阳去,救出晋帝,但大家都只是说说应该去,就没有一个人动弹的。
各地大多方镇如今都想的是,皇帝你能不能早点死,你不死我们不好立新帝啊!
就洛阳失陷后的一个月里,大将军苟 立了晋帝的侄儿为皇太子,说是受了晋帝的重托,立了一个行台(临时政府),但他的地盘太小了,只有一个县,没人一个人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