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徐徐进入了蓟县正街的市井,进入一处有两层高的大铺之中。
晋朝为了收商税,对商人的交易有严格限制,只能在专门划出的“井”字形闾里中交易,而且有交易时间限制,每天晚上闾里会落锁,白天再打开,市井门口还会有哨兵守卫,对来往的货物进行清点,避免商人逃税。
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市井的繁华。
月初是上党的商铺补货的日子,这里早已经排了长队,各家士族的管事下人们翘首以盼,守着门开。
商铺里的工人们动作很快,货架上转眼便摆满了来自上党的各种货物,并且分出了区。
笔墨纸砚,陶瓷玻璃,口脂胭脂,铁锅铁炉,药品布匹、书籍卷轴……
每个货架边都有认字识数的侍者看着,讲解补货,他们都是上党扫盲班里出来的,到外地历练后,会是很好的资历,工资高不说,对他们日后的晋升有好处。
当然,也很多在店里只看不买的,店人也不赶走他们,只要不弄坏就好。
他们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宣传上党的好,让那成为庶民们期盼想要去住的地方。
不过,今天有点不同。
他们告诉这些买书的人,说店铺后院外加了一个阅读室,说是藏书极多,极少的钱就能坐一天,还可抄书,瞬间就引起他们的期待。
来到后院,苍秀将一批线装书放到书架上,顿时引起一片惊讶。
这个时代是没有线装书的,所有的书都是和竹简一样的卷轴,画也是如此,拿取观看都甚是不便,上党先前的书为了方便,没有用线装,而是用成长长的折子状,就已经是被大赞的发明了。
书一上架,立刻被等候的寒门士子一扫而空,上党的廉价书籍一直是文化输出的利器,为无数寒门士子学习提供了材料,他们当然也不会吝啬于在这方向赞扬上党的仁义善举。
而苍秀《国道》也跟着这些书一起上架了。
一些没见过这书的幽州寒门士子只是粗略一翻,很快便沉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