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第135章 争抢

对中国人来说, “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是维持社会的重要基石。

对于周宝清这个位置上的人更是如此,从踏入“工作岗位”那一天开始,他在这个人情社会的大循环中不知投入了多少资金、精力、时间, 所以在“该”收帐的时候,他是会毫不犹豫的收帐的。

关于这一场婚礼, 重点是周宝清的儿子结婚。

并不是周林海和韩雪英结婚。

虽然人们免不了要问一句娶了哪家的闺秀,在听到语焉不详的回答之后, 大部分人不问了,一小部分的人私下里打听了一番。

刚毕业的女大学生+1分, 农村出身-10分,曾经做过周家的保姆-100分, 韩采薇的姐妹±500分。

总之,该写礼的总会写礼的, 听说新人是旅行结婚盛大的婚礼是指望不上了, 但宴席是少不了的。

曾经一个单位的同事,普通的关系200—500,关系好或有头有脸的500打底上不封顶。

亲朋好友、同学等等关系一样是上不封顶。

有过利益关系的——另行写礼不计入册。

一场婚礼下来以周宝清的资历和地位, 公开层面收入三十多万的礼金是正常的,杨雨的脸上终于有了些真心的笑脸。

直到周宝清说想把这笔钱投进周林海的公司:“我想过了,我快要退休了,你也是赚死工资的, 将来明宇用钱的地方多得很,把钱投到林海的公司, 年年有一份分红, 也算是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田雨把礼帐簿扔到桌上,“这些钱都是人情,总是要还的, 把钱给了你大儿子将来我们拿什么去还?这笔钱我有用。”别看当着外人田雨对周宝清极尽温柔,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她远没有看起来那样温顺。

“你有什么用?”

“有用就是有用。”田雨压根就没想跟他解释。

“你要拿出去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