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任何地方占住脚, 第一条就是“随俗”, 只要这个习俗并没的挑战原则底线,顺应+接受,是最简单的“公关”。
周林海的林海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营业, 股东共有三个,周林海、英子和出资最多占股最多却不参与经营和决策的董娟。
本着亲母子明算帐的原则,双方各找了律师, 把整个董事会的章程和各类制度做得风雨不透,周林海出资三百万(质押了房子和车子)占股20, 英子出资一百二十六万占股10,董娟出资五千万占股70。
公司主营业务为对外贸易, 共设有非洲部、俄罗斯部、东盟部三个部门, 员工四十人,行政、财务、人事这些部分之外,最重要的是业务部门。
人员大部分是新招聘,也有一部分是周林海找来的老关系。
做生意, 总归要正规化一点,不能总做皮包公司草台班子,这是董娟给周林海的第一个合理化建议。
她的投资实际是她收购的债务。
真正出钱的是周林海和英子。
也就是说看似“很大”的公司,实际上的资金只有四百多万。
公司的头两笔业务全部都是董娟带过来的,整个公司也因为这两笔业务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英子目前暂时主管财务,财务部除了她这个年轻的总监之外,还有一个出纳一个会计,她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监管”两个陌生人,实际上她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尽管她和周林海确定了关系,她仍然不希望把周林海的事业变成自己的事业。
有了周林海的能力人脉和董娟的“背书”,整个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最初的“客套”之后,公司里的人也开始“八卦”公司高层的关系。
公司目前的结构是这样的,三巨头之外,三个“部门”,各有自己的部门经理,每个部门又都有n名业务经理,两名助理,因为是外贸公司,除了两名助理按照每人八小时工作时间导班之外,业务经理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能完成最低业务指标不耽误上级分配的工作,一个月只出现在公司三次,也没人说什么。
业务经理这个职位从来都是以业务量论高低的,周林海他们当然是极为服气的,毕竟目前公司七成的业务实际是周林海带进来分配给他们跟进的。
开业之初所有人都知道董娟是最大的出资人,但除了开业那一天出现过之外,她再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