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重生考科举 情一念生 1002 字 2024-01-13

郑老先生想得更远,“孔圣人常说有教无类,如今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 刻意提出与主流相悖的说法,意图一鸣惊人,于险境中博得富贵, 我等要注重百姓的所思所想,不可让他们的妖言惑众笼络了无知百姓。”

荀老先生微微颔首,“你说的在理,他们所想不过是出卖儒者的风骨, 夸大君为臣纲,提出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混账话,以期博得圣眷。”

郑老先生点头,“若并未违反国法,纵然是圣人也不能处死大臣,君若不义,臣何必忠,这明显违背人性。”

方明正老先生沉吟片刻道:“贸然行事,恐引得圣人不悦,人非圣贤,圣人就算明知不对,恐怕心里也会偏向他们一些,这样就让我们处于不利地位。”

三位儒家老先生本来只是想批批女学的试卷,放松一下心情,没想到心情更加沉重了,觉得压在他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们三人合计了一下,觉得可以从倡导女子进学这方面入手,这样既可以阐明儒家“有教无类”的宗旨,笼络住天下真正心向儒门的士子,也能从侧面克制住他们。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既然女子面对丈夫也是“妻者,齐也”,是可以一同探讨学问的平等之人,而非一方高高在上,一方地位卑贱,那么臣子面对君王,也必须不能是跪舔的态度啊。

儒家三位扛把子大佬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决定暂时站到陈皇后的身后,同意她在各地兴办女学的提议。

他们都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儒,只要一个态度,不用自己亲身上阵为女学一事摇旗呐喊,就能让各地兴办女学时遭受的阻力大减。

荀老先生的门生中有一位是燕朝大诗人李太白,他因为天生性格放诞,不怎么受性格端方的荀老先生喜爱,但是李太白却对恩师十分尊敬。

因为祖母是胡姬,他也有四分之一的异族胡姬血统。若非恩师有教无类,他也不会有今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