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卢青桑回道:“回娘娘的话,我今年十七岁了,祖籍是蜀地人。”

贤妃:“好,蜀地出美人儿。”

卢青桑低头扮羞涩,“娘娘过奖了。”

贤妃笑道:“真是个好姑娘,难怪被素来眼高的裴大人看上了!”

呵呵,在外人眼里,卢青桑无父无母,孤女一个,能被裴琰看到是她祖坟冒青烟,修了十世的福报才得来的。

自进宫后,人人都觉得她捡到宝了,卢青桑自嘲地笑了笑。

因为裴琰与卢青桑的婚事是皇帝亲自推动促成,不但让钦天监给算了婚礼吉日,而且还是给裴琰赏赐了聘礼,就连成婚当时也有赏赐,而裴琰毕竟只是一个臣子,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故而后宫诸人都对卢青桑很好奇。

贤妃问道:“听说,你是在市井开食店,卖小吃的,而且生意还不错?”

卢青桑道:“就是做点小生意糊口而已。”

贤妃:“原来是真的啊,我还以为是别人讹传的。”

卢青桑与裴琰的成婚的事情传到众人耳中是这样的,孤女卢氏为谋生,在市井抛头露面卖吃的,锦衣卫大人裴琰偶尔路过,觉得卖吃食的小娘子人美厨艺好,于是就是不顾门第之差,娶了小娘子为正妻。

兴安伯裴家的事情前段时间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最后以裴琰脱离裴氏宗族结束。当时人们并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兴安伯为父不慈,或者裴琰不孝,然而自裴琰与卢青桑的婚事之后,人们自动把这桩婚事与他从裴家出族的事情联想起来。有人认为是兴安伯不允许儿子娶一个市井孤女,而裴琰冲冠一怒为美人,于是从裴家出族。

这种说法故事性十足,还夹杂了美人,爱恨情仇更加抓人眼球,深得百姓们的喜欢。

幸亏后来这婚事,皇帝几乎是一手操办了,相当于他做了背书,才无人敢说什么闲话。

总而言之,贤妃的表情有点微妙。

皇帝对这桩婚事持有肯定态度,她肯定不能与皇帝唱反调,非但如此,贤妃还要赞这桩婚事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