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国主脸上流露出一丝肃然:“朕没想到,你对国师寄予如此厚望。”
赵黍则回答说:“陛下,当年有熊国兵锋直指东胜都,彼时微臣年幼,随祖父一路逃难,见证了无数涂炭生灵,若非国师妙法通神,于东胜都郊外召请仙家将吏下凡,力拒大敌,华胥今日国祚如何,尚难断定。”
“你这番话,可是出自真心?”国主问道。
“微臣不喜欢国师,甚至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赵黍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只是微臣觉得,倘若将眼下这场朝堂动荡推到极致,结果将会如何?”
国主没有说话,赵黍继续言道:“国师恐怕不会坐而待毙,到时候唇舌之功、妙笔文章全然无用。微臣有幸见证过国师的仙家法力,星落郡乱党妖人杨柳君何其强悍?与国师交手不到三合便形神俱灭。万一事态演变至不可收拾,崇玄馆又近在咫尺,陛下有何应对之法?”
赵黍承认,这座经过堪舆师精心打造排布的宫城,确实能够禁制术法运用,防备修士行刺进犯。但面对梁韬这等几近仙道的境界,一座宫城不过就是为求龟缩自保罢了, 是否真能守住尚且两说。
何况梁韬还有一个领兵在外的族弟,如果真的将永嘉梁氏逼急了, 双方撕破脸皮, 不在意后果地交锋厮杀, 东胜都恐怕顿时变生肘腋。
而华胥国与崇玄馆又是彼此交织在一块,仙系血胤中不少没有根骨禀赋的子弟出任地方官吏, 朝中半数都是崇玄馆仙系四姓出身,或者与之关联的姻亲、门生。若梁韬真是打算改朝换代、另立新君,就算不是随意可为, 恐怕也无人能挡。
赵黍看得出来,如今华胥国朝堂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各方也是蓄势待发,稍有风吹草动便会酿成动荡,便像如今这般。
以梁韬为首的崇玄馆, 恐怕不会是大败亏输的一方。尤其是梁韬这种汲汲于权势、插足尘俗甚深的人物, 料想不会在意什么超尘出世的仙家风度, 真动起手来毫不犹豫, 到时候东胜都内外变成战场, 照样是无辜百姓受苦受难。
不过赵黍隐约觉得,如今朝堂上争拗双方恐怕并不以百姓生计为重,自己这么说估计无法劝服国主, 只好搬出梁韬修为法力说事,让国主知难而退。
“赵黍,你也算修炼有成,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节制一二?”国主起身负手言道。
“陛下, 相较于国师, 微臣可算是修为浅薄, 谈何节制?”赵黍低声叹气。
其实如今华胥国陷入两难境地,若是没有梁韬这么一位高人坐镇, 其他虎视眈眈的国家必定大举进犯。而梁韬有护国之功,却也造就了他威权煊赫、乘势凌人。在他庇荫下的仙系世家侵掠人丁、兼并田地,万民哀怨,世家子弟霸占职司权位, 百官嫉恨。
如果说梁韬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修仙高人, 那华胥国君臣万民对他自然是顶礼膜拜, 何至于弄到现今这般状况?
可转念再想,赵黍又凭什么要求梁韬是这种性情呢?现实便是如此,只能面对。
“也罢。”国主说:“朕知道你的想法了, 先退下吧。”
……
在赵黍觐见国主的几天后,宫中便传出对鸠江郑氏的处置。
国主看在鸠江郑氏过去曾为国尽忠,只是褫夺郑氏主家的官爵封赏,参与私贩的郑氏子弟,则发配至蒹葭关充当军卒,并无诛戮之刑。
此外,国主也颁下度田令,开始清查国中部分郡县大户隐匿的田亩人口,并重新修订户籍。
任谁都看得出来,国主此令就是冲着鸠江郑氏而去。郑氏看似逃过诛戮之刑,但多年积累的田舍产业注定是保不住了。
最初朝中还有公卿反对清查田地人口,认为朝廷派往地方的官吏会趁这个机会抄掠百姓,很可能激起民变。
但这并未形成显著声浪,众人似乎发现,梁国师对于国主的处置没有多加干预,想来是达成共识。
令人玩味的是,在处置了鸠江郑氏之后,国主另颁旨意,国家理应对忠良英烈大加褒封,若是捐躯沙场,则追封其后人。而圣旨中位列第一的,便是册封金鼎司执事赵黍为贞明侯,并且赏赐庄园宅邸。
这份圣旨传到金鼎司时,赵黍直接愣在原地,还是宣旨郎官几次呼唤才让赵黍回过神来。
“恭喜赵执事,哦,往后该叫您贞明侯了。”前来宣旨的郎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