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是什么?”
柳敏一怔:“啊?”
“就是,”思归茫然道,“妈妈,你博士论文里其他的概念我都在你现在研究的东西里见过,但是‘光刻’那俩字就和你现在做的半点不搭边了。我实在是没太弄懂。它究竟是做什么的?”
――《基于mems及uv-liga技术的激光光刻精度研究》,思归那天晚上查到的、柳敏被cnki藏匿起来的,博士毕业论文。
柳敏似乎也没想到女儿查了她的毕业论文,顿了下,答道:“光刻……光刻是一种技术,和蚀刻相对。蚀刻更多时候是化学方法;光刻则更偏向物理方式一些,操作上严格来说是用激光在硅片上打下痕迹,再进行下一步加工的、一种属于微型集成电路的刻蚀方式。”
余思归一愣:“这个技术很尖端吗?”
“怎么会。”柳敏笑起来,“这技术已经非常非常久了,普及度也非常高。归归你想了解?想了解的话暑假可以来我们学生实验室看看,我们本科专业实验课里都会用到光刻机,用来了解原理是很好用的。”
思归完全没料到这答案,呆呆地问:“非……非常久了?普及度也非常高?”
普及度高。
高到连本科的实验课都能配备一台必需的仪器――可是为什么妈妈现在的研究方向和这个半点不沾边了?
……成本高,过于尖端,寻常学校难以支撑。
那个甚至需要靠科技部之上的人士来统筹、来调配资金,金贵得需要靠真金白银一点点呵护、一点点垒就的项目。
竟然年代久远,而且普及度高,是件让人很难理解的事情。
“光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柳敏很温和地道,“至今经久不衰,历经数代改良,我博士期间做的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这个,也确实是拿这个毕业的。”
绿灯亮,车停在公墓前的支流里,然后她又笑起来,提醒女儿:“你还记得妈妈抱着你,给你带护目镜,看仪器里劈劈啪啪的激光吗?那也是光刻程序的一部分,当时是在给硅片曝光,是光刻技术里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余思归人都傻了,道:“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
柳敏温和开口:“――半导体器件。”
归归知道这是妈妈开课了,立即闭上嘴,像小学生一样开始蹭柳教授的小灶。
“严格来说不是硅片,是集成电路的器件。”
柳教授认真道,“那些器件诞生之初是非常庞大的,你们历史课本上应该也学过第一台电脑eniac,有三个房间那么大,重量是多少来着……30多吨?每秒钟可以进行五千次运算。”
她女儿虚心受教:“嗯嗯?”
“现在的电脑有多大?”柳老师笑眯眯地问闺女,“手机又是多大?”
柳老师说着掏出手机,在墓园门口停车场滴地一扫,杆子抬起,又把手机递给女儿,让闺女近距离观摩这台黑色的、被妈半年时间就摔得稀烂的可怜电子产品。
龟龟十分惊恐:“你这手机怎么……”
“它很好。”柳敏坚持,“我去年刚买的。它每秒的运算频次你知道是多少么?”
余思归对电子产品半点不了解,凭着直觉盲狙了个数字:“五千亿次?”
“嗯……”柳教授想了想,“勉强算你对吧,我的机型一年前出的上一代的运算频率确实是五千亿。”
余思归松了口气:“那这台是六千?”
她妈透过后视镜看着她,表情十分欣慰,仿佛女儿终于长大了会算数了――然后真诚道:
“妈这台是五万亿。”
余思归:“……”
龟龟那刹那甚至被初一内容科学计数法击败!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万亿,10的12次方,知道的是这个黑色的手机,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算探险者号如今距离地球的距离。
“你的手机运算频次好像是三千亿,”柳敏挺高兴地告诉女儿,“而且它们只有这么大。现今电脑处理器的龙头英特尔甚至能达到5吉赫――你知道是什么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吗?”
高中生竭力想了想,拼凑出来一个好像还过得去的答案:“性能?”
“性能。”
柳老师笑起来,“你知道什么决定了性能吗?”
高中生感觉自己快被大学老师杀了,坚强而聪慧道:“……技术。”
柳教授哈哈大笑,开着车找停车位,说:“自信点,闺女,你说得没错。”
归归老师甚至觉得自己像个二刺猿傻卵,柳敏从后视镜里看了眼闺女,笑眯眯道:“是电子器件的大小。”
余思归:“……”
“比如说我有一平方厘米那么大的硅片,”柳教授笑眯眯地说,“二战刚结束的eniac时期,那片硅片上面可以做出来一百个电子器件,到了ibm研制家用电脑的时期,那一平方厘米上可能就能做出一万个;现在……”
思归已经快被这一串数字干傻了,呆呆地道:“现在一亿个?”
“去年十亿。”
柳老师温温柔柔地回答。
不按常理出牌,不讲武德!余思归惨痛地闭上了眼睛……
柳敏却似乎很高兴女儿对这个感兴趣,挺开心地说:“而光刻就是制作这个电子器件必备的技术之一。作为必备技术的它必然是极度普及的,经久不衰的,闺女,我这么描述你能明白吗?”
归归惨痛道:“明……明白了。”
“而且我说了这些之后,”柳敏找到了空车位,对女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