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不哭

叶争流跟着这只出城的队伍,绕城跑了一周,花费了整整一个上午。

最开始的时候,还会有士兵压抑不住心里的好奇,偷偷回头,装作无意地去瞄站在队尾的叶争流。

跑到半程,大家就纷纷气息紊乱下来,再没有什么八卦的闲工夫。所有人都盯着前面人的后背,拼命往前跑,稍有落队,骑在马上的监督官甩手就是一鞭子。

等跑完最后十里地,整个队伍都被拉长成了稀落落的数截,即使有鞭子也不好使了。军士的气喘声从前到后已经连成一片,呼吸之间,每个人的肺和耳道都火辣辣的疼。

叶争流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幸好身上有那件宽松的皮甲挡着,看起来没有太不体面。

叶争流挪动自己灌铅似的双腿:跑到最后,她几乎连精神都涣散了,能坚持到现在,完全是凭借着人类合群的本能,咬死了跟着前边的士卒跑,这才保证自己没有脱队。

也幸好这支队伍里都是些唇上连胡须都没生,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

要真是换一队精兵上来,叶争流纵然跑死也跟不上,只能拿拿卡牌作弊这个样子。

等一行人回到城外大营,一个个早就耷拉如死狗。

幸好营里的后勤工作跟得上,他们一进营门,便发现两侧架着四口热腾腾的大锅,几个火头兵手持大勺,威风凛凛,见到他们就一人舀一碗杂鱼汤。

大锅饭做出来的东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肯定谈不上,但暖呼呼的汤水也并不难吃。叶争流这辈子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碗滋味微咸的鲜鱼汤下肚,她顿感自己活过来了一半。

她抬眼一看,只见那灶上的火头兵正对着她笑,勺子咔嚓咔嚓地刮了刮锅底:“还有半勺,你要不要?”

叶争流记得,前面的其他人好似都没有添过汤,这大概是给她的特殊待遇。

咽下最后一口鱼汤,叶争流终于喘匀了气,她微笑道:“不了,多谢你啊。”

那个火头兵亦憨厚地笑着,对叶争流点了点头:“你不要也正好,别被稀汤占了肚子,中午咱们吃干的,据说你们还有肉呢。”

一听这话,叶争流顿时目光微闪。

她脑子天生闲不住,但凡遇到事情,心里就忍不住琢磨。打饭的火头兵说者无意,叶争流自己却听者有心:“光我们有肉吗,这不好吧。”

火头兵随口道:“你们都是伢仔,就中午一顿吃好点,大家也不会说什么的。”

叶争流只是一笑,并没说什么。

火头兵的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叶争流却并不这么想。

有一件事,她从站到队伍里那一刻就在琢磨了——怎么这支队伍里,净是些没长大的毛头小子啊。

一般来说,征兵都有征兵的规矩。比如说十六岁以下的一般不收——这种孩子还没长大呢,多半没有娶妻,身下无后;再就是年纪小力气也薄,收进来也只能当半个人使。

当然,这是太平年代的习惯。倘若当真战事一起,实际执行的时候必然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要是个男丁就要,老头和孩子也有一个算一个。

可沧海城背海而居,富饶繁华,镇守一方,尚不至于到那个程度。

叶争流在向烽军营里一进一出,所见都是身量已足的盛年兵卒,这就导致她的这支队伍特别打眼,过路的士兵总忍不住朝他们这个方向看看。

叶争流很理解他们的行为:毕竟,在一整块抗倒伏的农田里,就这么一片矮子,她遇上了也要多瞅几下啊。

所以,这队伍是怎么来的?

向烽总不可能在征兵的时候专门说“你们家年纪不够的我也要”,然后特意招了这么一支人吧。

比起上述的那种可能,叶争流倒更倾向于他是把营里所有年纪小的孩子都单独挑出来了。

她这个大师兄这么做是要干嘛呢,难道要在军中推广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吗?

叶争流心里隐隐有个猜测。

而在吃过午饭之后,她的那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下午的训练比上午要轻,一共三项,分别是举石锁、爬杆,还有吹哨子。

没错,吹哨子。

军里常用战鼓声做指令,鼓声长短都各有其意义。比如短短短就是催促行军,长短长则意味着要停下来驻扎。分化到各小队下,队长则会用竹哨指挥,算是一通简化版的战鼓。

叶争流对此事略有耳闻,今天则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年轻的队长先是带着整支队伍温习了一下常识性的哨声——主要是讲给叶争流听,再然后,他的讲述范围便扩展到了更复杂的哨声范围。

这一回不止是长短了,他把低音哨和高音哨也加了进去,还亲自下场指导士兵们吹。

一时之间,围坐的队伍里哨声四起。新鲜的竹哨之音高低错落,连绵不绝,总之是十分的催人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