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页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是红池生产队副业,农闲时集中生产,农忙时集中种地。无论如何工厂性质不能变,工厂生产发展依托红池生产队存在,这也就决定了除了某些特殊岗位,工厂工人必须是池山生产队社员。

如此,外人想打食品加工厂的主意,都不知道从何下手。祁军是个聪明人,但是作为公社的领导,他不可能把话全说死,只说看他们自己,于是很多人都冲到沈卫民这边来了。

其实之前几次去公社、县城开会就已经初现端倪,这也是沈肆对找上门来的赵庄大队长不客气的原因之所在。

三柱子可是他们村儿里的宝,在他面前挖角,他不生气才怪。

后面传来说笑声,沈肆回头看了看,八名知青坐在车斗里有说有笑。车厢里只有沈卫民和沈肆两个,“三柱里面有你认识的人?”刚刚沈卫民和人打招呼,沈肆是看见了的。

沈卫民可有可无的点头:“认识但不算熟。你该怎么安排他们怎么安排,我不发表意见。”

沈肆点头,上次他找沈卫民打听过,想不想让知识青年进工厂。沈卫民给出的答案是,先历练,然后看人品和能力再决定。

在这方面,沈肆非常佩服沈卫民。以大众的眼光来看,有学问的总比没学问的要来的优秀,这批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都是有学历的,起码不会像村里大部分人一样写个名字都要磨叽半天。但是卫民对他们还是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偏心。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外人哪能比得上邻里乡亲重要。

回到村里,就没沈卫民什么事了。

因为一早就知道会有知青下乡,所以沈肆集合村里老少爷们批宅基地盖了几间屋,每间屋都不大,可供两人居住。本来在知青来之前,一切该准备妥当的,不过前段时间田里事忙,耽搁了几天。现在房子已经建好里面却空无一物,总不能让人打地铺,所以商量之后决定把人先安排在老乡家。

当然不是白安排的,大队会给补贴。通共也用不了几天,等床做好,大家立刻都搬到知青点儿去。一时间挺多人踊跃报名,不过像那种一大家子还挤在一个院里的,是想都不用想。

沈家本来是一个好选择,沈肆找到沈卫民想说这事儿,还没有说完就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