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唐晓,对于沈卫民来说只是一个插曲,并没有放在心上。
离开纺织厂之后,他又去了纸厂和玻璃厂,凑着这趟他要带走之前预定的礼盒和玻璃罐。随着生产愈多,需要的纸盒包装和瓶罐就越多,隔几日沈卫民就会过来一趟。
现在,为民铺子已然是两工厂的大客户,每次来都会都有专人接待。纸厂这边已经把他的单子备好,玻璃厂这边则是蔡明明亲自接待。
“行啊,兄弟,你今天可是出尽了风头。”早在几个工厂联合建房的时候,蔡明明已经见识过沈卫民的聪慧和优秀的演讲能力,本次总结会再一次刷新了对他对沈卫民的认识。此时,他是发自内心赞赏沈卫民,至于其他关于嫉妒、关于愤恨是完全没有的。
沈卫民笑着接受了他的恭维,如果他现在面对的是各厂厂长,或是有过几面之缘却并不熟悉的人,他肯定要谦虚一番。沈卫民的处事原则旨意——为人不能太猖狂,否则,极容易乐极生悲。
谦虚,种花民族传延几千年的优秀品质,怎么能在小沈同志这儿断根啊。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既然祖宗们是这样要求的,这样做准是有好处的。
但是现在说夸奖之词的是蔡明明,一切就该另当别论。“什么叫出风头,我只是干了自己分内之事,可没有半分逾矩?”沈卫民温笑,那么多领导在场,他老老实实做演讲,那演讲稿可花了他不少功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说他出尽了风头呢?
沈·乖巧懂事·卫民悄然上场。
“你啊,还真是一点不让人说。”蔡明明看沈卫民振振有词,大叹一口气。
“你说的对,当然怎么说都成。说的不对,我一句都不应的。”沈卫民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