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

乔义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他需要更换淘汰机器的适配零部件,并且是尽可能的以旧换新,后面这句当然是沈卫民加上去的。

“你以为给旧机器换零件,是说换就换的?起码得经过几次试错才能找到更合适的。你过来观看更换过程是为了机器出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维修,那只看最合适的一种就可以了,记得多容易混肴。”乔义云笑着说道。

他在省机械厂几个总工里面,算是脾气最好的一个,这和出身有关,和后天经历有关,也和现在的生活状态有关。

“还是乔工你考虑周全。”沈卫民冲乔义云竖起大拇哥,他记忆力强,对的错的一起看没准儿就出错了,倒不如只看一种解题方法。左右他从来没想拿这门手艺去吃饭,他现在就够忙的了。“乔工,跟你打听个事呗,您有没有兴趣收徒啊?”

“怎么,你要给我介绍徒弟?”乔义云拿着扳手,把螺丝拧紧。

“就我大外甥,说什么都不去学校。十四五岁能干啥去?倒不如学门手艺。我知道乔工你这活儿只能高材生才干的,我也没期望他能有乔工的出息,就学个皮毛也成啊。”

在这方面,沈卫民还挺务实的,初中毕业的中学生,指望他做研究解决多大问题,那肯定是不行,但是日常去各车间看机器找问题,跟在乔义云身边长个见识,过个三两年也能懂事不少。

“我身边恐怕是不成,省城大学今年要送五个毕业生过来,此外我没准备招徒。从一开始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乔义云淡声解释了一句。

就像当初的他,作为农村娃去京市和来自各省的人成了同学。同学中什么人都有,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的,家庭条件比他还不如的却没有几个,在这种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而且他渐渐的发现,虽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但是其他各方面他都不如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埋头苦读的那两年,他尽全力忽视周围的一切,眼里只有书本和知识,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不过一直到现在,他都没能忘了和周围人比较的那些时间,真的挺难熬!

乔义云的意思沈卫民秒懂,他挠了挠后脑勺,觉得自己刚刚脑袋进水了,依乔义云现在的身份地位,如非必要根本不会带中学生。不仅仅是浪费心神的问题,主要是本身工作就比较累,如果还要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有一定底子值得用心教还好,反之就是身累加心累,劳累加倍。

“乔工的意思我知道了,刚刚是我关亲心切,您就当我胡说!”沈卫民当即表示。

“嗯,”乔义云应声,“不过听说机修组最近在招学徒,如果你有兴趣希望把外甥送来,我可以给你牵桥搭线。”要学门手艺,机修组也是不错的选择。

沈卫民摇头,“算了!我仔细想了想,那孩子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去过两次,直接把他送到省城来,要是收敛性子还好。要是因为没有大人管着放飞自我,我到时候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如果跟着乔工,这些都不用担心,对方会照顾人,也不是苛刻的性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在机修组当学徒,没有工钱不说,逢年过节还得给师傅孝敬,最重要的是没有几年根本出不了师。

如果想把人送去机修组,倒不如选择县城机械厂,沈卫民和机修组胡组长是旧识,对方怎么都会卖他三分面子。而且,他的编制还冻结在县城机械厂呢,看到时候能不能操作操作直接让国栋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