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至于其他的,沈卫民愿意让一步。但要说和吴林处成朋友,沈卫民做不到,以前不是,现在不愿意,以后更不可能,维持互不干扰关系就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吧,吴家的事情到此算是告了一段落。

摆席之后,村里全体社员对食品加工厂的建设发展充满热情,一直到现在大家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自发到工厂帮忙的也有不少。

吴家消停之后,沈家沟不说全都服气沈卫民、服气食品加工厂,不过没有人明着给使绊子,也没有人给脸色看,食品加工厂经营和发展变得简单起来。

食品加工厂和生产队之间很快就形成了最佳的相处方式,想要办事,双方商量着来,互相尊重,彼此成就。

随着时间推移,“卫民铺子”名声越来越大。再去供销社,很多顾客直接点名“我要卫民铺子”的不在少数。

之后两年,奋斗、和谐是沈卫民生活工作的总基调。

工厂稳步发展。食品加工厂同心一体团结搞生产,沈卫民和沈东林配合默契,赵琪和赵和各司其职。他们潜心为工厂谋发展,巩固公社的合作,维护县城的合作,偶尔去省城出货,所有订单基本稳定,工厂收入稳步增长。

生活和顺。爷奶尚且安康,爹娘身体强壮,小两口如胶似漆,俩娃在长辈的培养下懂事好学。另外,应和之前的承诺,沈卫民和李卫国的旧友、战友也都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当然,人生在世,不可能毫无烦恼。就像赵琪最大的烦恼就是经常有人问她和沈卫民结婚这么久,为什么肚子没有动静。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夫妻两个虽然同房同床,却一直盖着棉被纯聊天,她要是有动静就怪了。

她和卫民哥彼此心知肚明,公婆也或多或少的知道真相,但是外人不知道啊。因此,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不长眼的窜倒沈卫民离婚另娶。

赵琪当然觉得委屈,他化解委屈的办法就是缠自家情哥哥。作为一个从过去穿来的人,她不懂卫民哥到底在坚持什么,她其实并不在意这些。赵琪生活的那个时候,姑娘十五六岁出嫁是很正常的,像她这个年纪,可能已经是两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赵姑娘在撒娇这件事情上完全无师自通,为达到目的,一到晚上就窝进沈卫民怀里哼哼唧唧。她都不用说话,只睁着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看着沈卫民就能起作用。

如果不是沈卫民定力强,早就让她得逞了,不过原则问题怎么可能轻易退让?天知道沈卫民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盼望着,盼望着,时间来到了一九六六年。

这年三月,赵姑娘将满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