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页

门被推开,李招娣端着一个碗进门,离老远都能闻见扑鼻的姜味黑糖味。“快把这碗红糖姜水喝下去,驱驱寒气。你姐也真是的,看天气不好还不留你在家里住一天。还有你,偏选在孬天出门去,咋?身体好了,随便乱霍霍是不?”

李招娣同志一手端着大碗,一手点儿子额头,只到皮肤上逐渐出现红手印才收手。

“娘——”沈卫民拉长声音,“您别生气,这不是赶上了吗?谁知道今儿天气不好。再说我明天还要给供销社送货,要是我姐留我,我最后恐怕得冒雨回来,您不得更担心。”

“我是说不过你了,你说你好好在工厂工作多好,偏偏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一身疼。”李招娣摸了摸老儿子手脚,确定温热才松了一口气。体虚之人最常见手脚冰凉,以前她把老儿子脚放在怀里暖半宿才能暖过来,现在是热的就好。

沈卫民沉默,提到这个话题,不说话是最好的方法。不然李招娣同志非得更气不行。

“都得喝掉!”李招娣把碗递给老儿子,没好气的说道。

沈卫民当然不敢说不,他一小口一小口咽下去,刚见底,他娘就把碗拿过去,转身走出去了。

门关上,沈卫民打出个饱嗝,一碗红糖姜水可是让他喝了个水饱。

旁边的赵琪捂嘴偷笑。

沈卫民警告的看了她一眼,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一位客人:“谷宇正一直没有出门?”

赵琪摇头,“孩子们不在家,没人进西屋。不过确实一直没见谷大哥出来逛。”

那就是还在研究,专注力真强!要是他现在能随意走动,不会被骂的话,肯定就过去帮忙了。沈卫民后仰靠在软枕上,舒服的叹了一口气。

闲着可真无聊啊!

赵琪拿出绣针、绣线,偏头看到沈卫民惬意的窝在棉被枕头里,整个人显得非常放松。她轻声笑了笑,开始低头刺绣。

这次她用的依然是十几米的素绢,描摹的是她经常看到的场景。从播种到丰收,从出生到成年,四时节气和农民心情紧密结合,田地见证着一个人成长。这是农村最常见的场景,是每一个农民的生活缩影。

他本也是其中一员,却用读书改变了命运,他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肯定像旁边的那朵芙蓉一样,花开大朵,明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