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他们愿意变成那样?吗?他们甘心变成

那样?吗?如?果沈家沟真的成了那样?,他们这些人哪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沈家沟人向来喜欢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池山是他们的血脉山。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虽然现在少提宗法和?祖制,不过他们就是这样?一脉接着一脉传承下来的,如?果完全与?祖先割裂开,他们就变成了无根之木,谁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沿用?老祖宗的规矩。比如?到山中?砍伐树木,春种必须双倍栽种。比如?捡拾菌菇不能大小斩尽杀绝,这句话适用?池山上任何生物。

再?比如?,虽然池山缓坡是可以用?来开垦田地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沈家沟的耕地还是集中?在西洼和?南隅。因为老祖宗时候就不那样?做,泥沙会随雨水冲下,危害村里百姓。

在沈卫民这个后世人的眼光看来,这已经是保护大山、保护此间环境的最佳举措。可贵的是沈家沟老老少少,不管平常如?何都在践行这一件事情。目前为止,甚少发现有人干出破格事。

这或多?或少也体现出沈新乾老一辈心里装的另外一句话,那就是他们是池山保护人。

想要成为这大山的保护人。并不是一辈子待在池山,永远不走出去,那太?封闭和?狭隘了。如?今种花家早已经不是那个不统一、落后、战乱不断的国家了,现在是百姓当?家做主,能够挺直腰板说话。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还积极避世不外出,早晚有一天会被这世界掩埋。

其实他们现在正在一步步走向这个结果,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意识到。老儿?子小时候村里好歹有个教认字的先生,当?时村里还每家每户捐钱出力置办了几张板凳,供孩子们学习。现在呢?啥也没有。

村里孩子还因此沾沾自喜,整天山上山下疯跑,觉得自己多?自由似的。殊不知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只会走他们父辈的老路,而他们的孩子将会走他们的老路。祖祖辈辈,祖祖辈辈,长此以往,沈家沟就没有任何一个有出息的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从老儿?子这里就能可见一斑,如?果不是上过几年学识的几个字,他能有今天?各大厂招工的

都不是傻瓜,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一门技术,又是农村户口,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打土坷垃刨食儿?,还能干什么?

一个两个这样?,三?个四个这样?,整个沈家沟都这样?,他们可不就是得完了?

现在对沈家沟来说,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老儿?子提出要在沈家沟办工厂,作为生产队的副业。如?果真能搞出名堂,他们沈家沟趁机攒点钱,先把学堂置办起来也好呀。

读书使人明智,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字一句都证明读书非常重?要。想要走出这大山去,自身?还是得有点优势,儿?子读书识字不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而且渐渐的,或许就在不久的未来,念书识字都不能当?做优势,只能作为一般条件而被考虑。所以说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年轻一代才是沈家沟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