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负责鱼干的这批人,别看很轻松的样子,红磡到火车站的点,大家得去蹲着。咱们离那太远了,特产店的名头打不起来,要想发展这条线,得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也说不准。但是,咱们也可以和倒爷合作。给倒爷一成的利润,这样咱们只需守在村子,也无需操心这跑来跑去的事情。”

李会计这时举手,“我认识有人。”

“行。鱼干这批人还得负责韩老板的货源,他那边是大头,大家记住了,一定要先把货给那边满上后,多余的才考虑咱们的土特产。”

“那这第二批人,就是黄知青和奶奶这些以茶餐厅为主导的。首先地点定在哪里?”

奶奶咬咬牙,豁出去了,“就我家!”

常锦礼没有反对,她点点头,“奶奶家和现在我舅舅家都行,先起一家试试水。但是,我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刘队长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大家的院子,我建议全部拆除。”常锦礼平静而又响亮的声音,就像一场余震敲打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上。

这会倒是村长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不成不成,锦礼。院子底下埋了“小屋子”!祖祖辈辈都在里头安息着,怎么能说拆就拆!”

黄知青倒并没有这层顾虑,她本就是从羊城下乡过来的知青,她的顾虑是:“锦礼,不成呀,拆了院子,这路子虽然宽了,但是没了院子,以后政府要是说这是他们的地儿可怎么办?”

奶奶也有些说不准,要说叫她白白把院子贡献出去,扩宽马路,那是万万不行的。

老一辈的思想都想院子越大越好,这院子拆了,鸡鸭鹅安去哪里?

但是,她可不能当众反驳常锦礼,所以她也就不吭声地瞧着大家的反应。

“院子拆了,可咱们登记的土方面积还在的呀,大家不用过多担心。我的目的并非是拓宽这马路,而是想搞个露天桌椅。这天气好的时候,客人出来座座也是一件好事。大家看这村尾走出去不久就是内海了,以后人流量大起来,咱们村子可是最好的休息娱乐的路线。”

常锦礼带着先知,所以她看事情的眼光更长远,但是一些渔民就不能理解,常锦礼心知开一两次讨论会是不可能就能解决事情的。

她已经做好了决心,推进个把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