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凤春见村民的反应很强烈,她观望了许久,也开口说话了,“大家不妨听我一句话,我这孙女一早就将她的想法告诉过我,我是全盘都听完了的。我不止是举双手赞成,我还举双脚的!
你看这一年年的,时代在变化,我们老渔民还是那一套的话,赚不到钱跟不上时代,我们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
你们不瞧瞧凤岗村当时干大包干时的果敢,没有他们村干部领头,敢为人先,我们现在也不能分田到户不是?!按我说,日子只要不是比现在还差,一切都可以去拼一拼,大家就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说是这个理,那男人们不去打渔,开渔船去香山是做个甚?”村尾的孙婶也忍不住问道
“就拉香山的红砖。”常锦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谦和的,但是又是带着力量回答的。话音刚落,村长这间小小的十来平的办公室竟是一俱沉默了,似乎都没想到是这个答案。
她又缓缓补充,“我这几日跑过的工地来看,不下十个,几乎所有的建材都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他们在鹏城进货的砖石不仅贵,而且质量我也早看过了,比不上香山。”
她记得很清楚,她一个亲戚当年就是靠着香山闻名本地的红砖,承包发家的。而小渔村这个边陲小镇不曾听闻也不足为奇,她现在要做的是,要为这次行动给他们再补一剂强心针。
“各位如果不信我所说的,大可自个儿去工地看看。我们渔村如果要干,就要大干一场,红砖要,就连那河沙也要!我们比他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本就是渔民出身,开船的技术除去那海员,还有谁比得上你们?
我相信以各位的技术,跑一趟起码净利润能赚个3到4000块钱。”
“什么?!”她这话一放,果然炸开了锅,说再多,不如直接将利润拿出来说事顶用。
老刘这时显然也动摇了,“一趟百来公里,我们开三小时不到,一天少说可以跑两趟,开上夜船两班倒的话,起码一天四趟。”
一天四趟,光利润一天就上万块,王娟梅掰着手指一算,吓得脚都有些软。
这辈子没见过一天能赚那么多钱的,多到像做梦一样。
“妹子,你没坑我们吧?怎么能有那么多钱……”
“大家放心,我若有半句假话,必当天打雷劈。我以前有个同学是香山的,那边的砖厂情况,我也已经打电话了解过,那边的价格比我们这边进价,确实还要便宜几块一吨。”
这时,黄知青也站出来说话了,“对,锦礼说得不错,那天她站我那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