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大庄每年记下的史册,每一张纸上都写着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沈罗珏却从上面看到了大厦将倾的危机。
之前最为严重的是粮食问题,现在有了红薯,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下降了一些。
沈罗珏已经让朝中官员针对红薯种性退化的问题制定新的政策,只要管控的好,她能在粮食问题上获得些许喘息的时间。
可是光让百姓填饱肚子,根本没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现在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人口、制度。
先说经济,大庄走重农抑商的路子,同时对人口流动查得非常严格,沈罗珏理解大庄这么做的原因,古代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百姓也不愿意到处乱跑,再加上大庄实行土地租庸调制,如果人口流动太大,很容易出现大族吞下土地,百姓流离失所,流贼乱窜等情况。
但是这样做,就抑制了社会的发展,人不走动,信息流通速度慢,各地商品不流通,经济增速变缓,甚至有些地方经历天灾,经济全面崩盘。
例如西成,一年天灾,就毁了西成州。
这个承担风险的能力实在是太低了。
而且信息的不流通还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变小。
常有令出安宁,远不响应的事情发生,尤其是一些边缘地区,比如岭南一带。
名义上是大庄的领土,实际上还被当地土著掌控,每年朝廷派过去的县令,少有几个活着出来的,例如当初废太子被庄帝流放岭南,那时庄帝根本就没想过让废太子活着。
人口问题是和经济问题同时出现的,人穷,地多的农家就会拼了命的生孩子,一对农家夫妻,一生可能会生十几个孩子。
如果孩子都能活下来,并且长大成人,人口问题就不是那么严峻了,可是这年头孩子夭折率奇高,尤其是那些贫民的孩子,不光孩子会夭折,产妇难产死亡的也多。营养摄入不足以及医疗条件落后是主要原因。
这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很慢,甚至爆发了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孩子生得多,但是养不起,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有些人口多的地方,朝廷已经没办法找到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