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去定安瞧外祖父?”镜湖眼睛一亮,立马起了兴趣。

“是啊,正好也带着你的表弟洪毅一同回去,他来京时年龄尚小,多年未曾归家,想必想家了。”

沈罗珏不介意让镜湖和太后过的更舒心一些,同时达成她的目的。

镜湖听了更高兴了,想必见了外祖父,母亲的病会好的更快,“多谢陛下!”

“不用急着谢我,母亲去定安是探亲访友,你去可还有别的任务呢。你要仔细看看书山学院有多少读书习字又无法考取功名的学子,接触他们,看有几人才德上佳,品行兼优,愿在定安附近的义塾教学。”

义塾是一种类似免费教育,主要面向清贫学子的学塾。

沈罗珏打算在定安附近做一个试点,现在紫罗县内有女学,但是学问好还愿意教授女子的人太少了,即使她准许科举有女子参加,那也逃不开前几年被世家垄断。

改革科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慢慢来规划,除了女子外,还有那些家境贫寒的贫民,他们都需要一个机会。只有当知识下沉,大部分人打好基础后,才能出现她需要的环境,还有在那个环境中诞生的天才。

她真正需要的,引领这个时代最尖端技术的人才,绝对不能是任世家摆布的棋子,甚至最好不要出身世家!

“义塾?怕是不长久。”镜湖想着,没有人给钱,当老师的人又还年轻,想着去考取功名,想必义塾没办法一直开。

“义塾是朝廷来办,你只需要为义塾寻些有能力的先生,朝廷会给先生发放月俸。”沈罗珏想着前几年这样的义塾不会太多,朝堂负担不大。

等之后,她其他赚钱的法子运作起来,活字印刷出现,大庄不缺钱,她就能抓一下底下的教育。

前期想像她原来的祖国那样全面扫盲是不可能的,但她会带着这个心去做,或许那要等到大庄进入工业时代,还有好一段时间要走。

“月俸?那不是和在朝为官一般了吗?”镜湖一喜,“若真能如此,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去教上几年。”

自知能力不足,不想再考进士的学子,如果给的月俸合适,可能就不走了,一直教下去!

而从义塾出来的学子,或许还会有一些也成为义塾的先生,这样一来,岂不是能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