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唐之贤也马不停蹄地给自己在朝廷的老友们稍信,让他们都过来这里颐养天年。
自然也是可以带家口来的,这斥巨资建造的学院,将来肯定要大量收学生,每月的月钱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学院正是按照唐之贤的预想建造的,一座考功名学院,一座商学院,学子们可按照所需报名入院。
学院还没建成,已经陆续有人来报名了,这次不但是桑榆村、附近村子,就连全县的适龄学子都来了。
外县的也有,都是各县有钱人家的弟子。
雍州城那边的学子也有,银冠男就是其中一位。
白仁义趁机将束脩提高到一年一千两。
自然这一千两不只包括念书,还包括吃饭和住宿,以及学院提供的笔墨纸砚。
收费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常缴费入学,另一种是交不起费用的。
正常收费入学的好理解,交不起费用的这种就比较复杂了。
先由村里正开穷人证明,证明家里的确拿不出这么束脩,然后学院再派人实地调查,查明确实属实的,均可减免学费。
唐之贤给学院起了个名字,就叫“桑榆学院”……
三个月后,桑榆学院建成,第一批招了两百学子,其中五十人是按照正常束脩缴费的程序进的学院,另外一百五十人都是穷人户,经过核实后,全部减免费用进的学院。
不过白仁义给这一百五十位学子定了规矩,那就是必须刻苦念书,一旦发现三心二意,立刻逐出学院。
五万两银子供二百人吃喝一年绰绰有余。
桑榆学院有自己的规定,并不是你交的银子多,就能受到优待,就能吃好喝好住好。
而是无论你是正常缴费的还是穷人户免费的,在学院都是一个规格待遇,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统一住四人一间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