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打听到了路程和住的地方,大家就放了一半的心,朱长顺便拉了茶摊老板打听昌高县城的情形。

昌高虽然临近兴陵,两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兴陵境内有黄河,每隔几年便有洪水泛滥的危险,昌高却地处内陆,境内并无大河路过。

两地有群山相隔,气候也有不小的差异,今年兴陵一直多雨,昌高却是少雨干旱,有的地方甚至从入春以后便滴雨未下,例如簸箕村。

因此今年昌高县内的村子也多是收成不好,一些没有收成的村民只好出来逃荒,茶摊老板日日在官道旁看着,自然是见过了不少。

不过昌高县城中有一条昌河,这昌河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昌高也是依河而建,久而久之人聚集得多了,便成了县城,而且因为当地经常少雨,县城内和各个村子都早已挖了深井,还有囤粮的习惯,因此今年旱情虽然重,大部分地区却尚可支撑,少数逃荒出来的村民也被官府划了块地统一安置,另有民间组织捐钱捐粮,因此昌高还算安稳。

听了茶摊老板的介绍,众人唯有感叹。

云初也在想,昌高早早就封了城,可见这里的官员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还有前世听领导人说过的深挖井,广积粮,原来古人也有这样的智慧。

如果兴陵县令也能有这样的远见和魄力,兴陵又怎么会到如今这样的地步。

听说昌高一切正常,葛家人最先松了一口气,他们本就没过过这么艰难的日子,迫不及待想要进城安顿下来,结束这奔波难捱的苦难生活。

宋家人和朱家村村民听说这里还有安置逃荒村民的地方,也是欢欣不已,不管官府划的地方有多么荒凉,只要能安顿下来就好了。

云初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昌高会安置逃荒的村民,那他们呢,官府也会像对待自己县内的村民一样,妥善安置他们吗?

? 第060章 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