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俩都坚持。方书毅还引经据典地背了一段《弟子规》,要对方夫人“昼夜侍,不离床”。
方巧菡抿嘴笑道:“哥哥跑题了。你该背《黄帝内经》的,章大夫哪次诊脉不提几句。”
方书毅得意地说:“哈哈,我就是想叫你们知道我已经倒背如流了。”
有方巧菡辅导,方书毅的学习突飞猛进,学堂的梅先生对他赞不绝口,说依此进度方小公子十二岁必过童考。有机会的话,县里还会举神童。
方夫人对一双儿女是骄傲的。儿子读书好,已被全村人夸做神童。女儿又练得一手好针线,大半年就精通各种针法,做的绣活儿样样大卖不,远远不止。
女儿才是更优秀的。跟着儿子读书识字,写出来的字连梅先生都说好。学才子王冕拿树枝在泥地上练习画画,后来买了丹青,在白绢扇上画蝶画花,绣坊老板一脸惊叹,出手就是一两银子。
多亏了女儿一双巧手。现在全家每月少说也能净赚好几两银子,再不必像从前那么辛苦艰难了。
日子越过越好,照这样下去,不但能支撑儿子一路读书,说不定还可以攒些银钱购置田产。等儿子考了进士做了官,她就是死了,也能坦然面对地下的丈夫了。
方夫人乐滋滋地憧憬着,没留意人已被儿女领到了颐春医馆所在的永和大街,马上就到医馆了。
斜刺里蓦地冲过一辆骡车,车夫猛勒缰绳,两匹大骡子嘶叫着扬起前蹄,堪堪停在医馆门口。
“哎呀!”方巧菡吃了一惊,她和哥哥差点就被骡子踢到了。
方夫人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护住两个孩子,自己却眼前发黑,身子摇摇欲坠。
“母亲!”
兄妹俩惊慌地搀扶,这时骡车里跳下一个白衣少年,一个箭步冲过来架住方夫人:“真是对不住!”
方夫人只是瞬间眩晕,现在已站稳了身子。她抽回手臂,对白衣少年微笑福身,“多谢公子,不打紧的。”
见方书毅受到惊吓的样子,少年歉意地后退几步,深深一揖:“家父突发心疾,一路狂奔来此,多有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