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

燕绥猜得不错,这件事确实是冲着他来的。

民间很快有谣言传出——

皇帝生而克母,自带煞气,本来活不到成年的,就是吸收孩童生命才长至成年。如今东巡也是因为吸光了京城孩子的命数,便打起了各州的主意。那些失踪的孤儿,都被皇帝吸干成骷髅,埋在吴王府里,养花都没有肥效了。

这样荒诞不经的话居然深得百姓相信,虽然他们不敢对燕绥有所议论动作,但城中家家关门闭户。有孩子的不让孩子出门玩,没孩子的也不敢上街做买卖。

吴州州城还没落雪先被低沉压抑的氛围笼罩。

百姓都盼着燕绥快走,在家里念佛求拜,送瘟神似的。燕绥知道自身处境,但绝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

事发以来吴王便病了,卧床几日,说是感染风寒,连燕绥也不见。

燕绥想,或许是意见相左皇伯怨自己多事,觉得自己行事冒险有些生气了。

但也没办法,此事一定要解决。

案子不是一日两日能查清的,但舆论必须先控制住,不能让百姓被有心之人利用,否则激起民怨民怒,事态就无可挽回了。

燕绥沉思考量,反复推敲,终于想出办法,行动之前想和吴王商量,但吴王还是闭门不见。燕绥只好独自行动——

通告全城,十月三十日,皇帝将拜谒花王庙为百姓纳福,人人皆可在后随行。

燕绥之所以下定决心亲自去花王庙,是因为虽然他不相信此事是邪祟所为,但以神灵克服邪祟是百姓最能够接受的方式,也是最快扭转舆论的方法。

燕绥将近八个月的肚子已经很大,但他四肢依然纤瘦,冬衣厚重,再穿一件狐裘,从上到下一边粗,遮得严严实实,连腰都看不出来,除了行动迟缓,旁人也看不出什么。

从吴王府到花王庙,二里多路程,燕绥步行。

起初无人看热闹,但到底大家都是知道此事的,疑惑压不过好奇,远远跟在燕绥后面的百姓越来越多——

起初是一些没有子女的闲汉,然后多了拄杖的老人,然后有了青壮年,快到花王庙时甚至有妇人抱了孩子来看——

传言真不真不确定,但实打实可以看见皇帝,这辈子再也没机会离这么近了。就算皇帝会吸孩子的精气,也不能在花公花婆眼皮子底下吸啊!

燕绥孕期千万小心,从没像今天走这么多路,到花王庙已经是出了一层汗,裴良方扮作内监悄悄把了燕绥脉,又替他按了几个穴位,低声道:“陛下,含一片参片提提气。”

燕绥点头,将早已准备在袖中的参片填了一片到舌下,然后抬眼看庙里供奉的花王菩萨:慈祥的花公花婆头戴花环身穿花衣并坐上方,怀里各自抱着一个胖娃娃。

燕绥屈膝跪在蒲团上,心中默念祷告——

若神明有灵,便保佑自己的孩子,尚在腹中便已经为百姓奔波。身为人父,对他们实在亏欠。

求完自身,燕绥对神像俯首,再抬起头来时朗声道:“朕乃陈国燕氏五代皇帝燕绥,今亲谒花王神庙,请问神明吴州孩童失踪一事,请花公花婆示意。”然后挺直腰背跪立,瞑目默然,似乎与神灵沟通。

燕绥在庙内跪拜,侍卫守护门口,百姓们摩肩接踵踮着脚看,前排的只能看见燕绥披着狐裘的背影。后面的只能看见前面人的后脑勺,连燕绥的背影都看不见,但能听到燕绥并不雄浑慷慨却清若凤鸣的声音,莫名有种安定人心使人信服的力量。

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低声说:“都说皇帝是老天爷的儿子,真能跟神仙说话啊?听着挺像那么回事的!哦哦,乖仔不哭……”

背后一个老大娘念了声「阿弥陀佛」:“这时候你还敢把孩子抱出来,孩子哭成这样丢了魂似的,现在的年轻人啊当爹妈也太不小心了……”

孩子哭得断断续续,妇人有些犹豫,正要往后退忽然发现老大娘扒着自己往前挤了几排:“哎!让我回家,你倒往前面去了!老不羞的!”说着把孩子举高往前挤,生怕孩子看不见皇帝——一辈子就这么一回呢,“乖仔,你要学出息,看见没,照着皇帝学!”

燕绥默然片刻,起身转向庙外百姓,高声道:“方才朕与神明对话,花公花婆夸赞吴州向来虔诚供奉,百姓的诚心他们都看在眼中。此次城中孤儿失踪正是因为花王怜悯孤儿无依无靠,所以将其收在身边抚养,是给吴州善信的恩赐。神明行事莫测,凡人动辄惊慌。然而善恶有报,天理昭彰。大家不必忧惧,朕方才已经同花王沟通说定,孤儿由朝廷照看,供其衣食温饱,聘请官师开蒙,统一登记户籍,视作良民,将来学有所成参与科考,或许出将入相,大有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