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樨喜欢跟卫嘉待在一起,不代表她愿意折腾他。后来他们达成协议,在驾驶实习期结束前,陈樨只有在周末才能去找卫嘉,并且要做到尽量不开夜车。卫嘉有空也会来找她,两人每周至少要见上一面。
他们每次见面做的都是很日常的事,很少特意规划日程,平时怎么行事一切照旧,只是身边多了个人。陈樨的生活习惯比她的长相随和,用她自己的话说“可高成也可低就”,只要没做过的事她都感兴趣,做过的事琢磨琢磨也有新乐子。
卫嘉正好相反,陈樨从没见过像卫嘉这样既上进又厌世的人。他努力生活的背后有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放任,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什么都可以”。
陈樨可以开着她的小超跑去跟卫嘉吃饭堂的一荤两素。
卫嘉也不是很介意大老远坐公车陪陈樨去买他看不懂价格的衣服鞋子。
他带一本书就能陪她做一下午的头发。
她有时瞎撩一通,非要做点出出汗的运动,被他拽着去操场跑了五圈,事后陈樨大汗淋漓地给他几脚。
……
陈樨依然没有等到她想要的那句“准话”。她并非毫不介意,但也能够理解。嘴上说的终究是虚,当下的陪伴才最真切。她才21岁,纵使再喜欢卫嘉,也没想过一生一世绑在一处。卫嘉不是说她是自由的,她放手以前他都会在吗?那她就跟他耗着,反正自己也不亏,看谁笑到最后!她在卫嘉面前也放了狠话——我想走就走,到了那一天,你最好不要后悔!
这段关系他们自己都不知如何界定,外人看来更是一头雾水。陈樨本就是特立独行的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没有刻意将卫嘉带入自己的各类朋友圈,有人注意到卫嘉的存在,问起了,她也不避讳,就说这是她的“老熟人”。至于是哪种程度的“熟”,旁人也只能臆测。反正女神身边有什么样的人都是正常的,卫嘉的存在并不比孙见川更引人遐思。
孙见川得知卫嘉和陈樨成了校友,脸上爆了几颗巨痘。好在他们一个在本部,一个在分部,否则他可能会气得撸秃自己的额头。他自作主张把陈樨和卫嘉拉进了只有他们三个人的q群,把群名起做“鹿死谁手”。一得闲他就在群里叫嚣:“这个周末敢不敢带我一起?”
陈樨没什么不敢的,她问卫嘉,卫嘉还是那句话——“我都可以”。
事实上他们两人确实都可以,不可以的是孙见川。他成功地挤入了陈樨和卫嘉的“约会”。他们俩埋头写各自的实验报告,一早上只说了不到十句话。孙见川坐得屁股疼,拍桌子问:“你们平时也这样?”
“我们有时还这样。”陈樨短暂地抬起头,把手叠在卫嘉没有握笔的那只手上,与他十指紧扣。
下午陈樨约了瑜伽课,孙见川和卫嘉坐在角落的软垫上。卫嘉用了两个小时背单词,孙见川用了两个小时看卫嘉背单词。期间他犯困得不行,自己去买咖啡,顺道给卫嘉也买了一杯。陈樨上完课看到他俩,竟露出了吃味的表情,直呼“打扰了”!
去吃饭的路上倒没有那么沉闷,孙见川走在他们俩的中间,说话比较多的是陈樨,孙见川也积极地加入话题,卫嘉偶尔才会接几句。遇到窄路,卫嘉会慢他们一步,但陈樨的目光始终投注在卫嘉身上。陈樨一直都很自我,孙见川从没见过她的喜怒哀乐那么轻易地被另一个人牵动。路遇校园公用自行车,他们三个人租了两辆。陈樨自己骑一辆先走了,卫嘉好心地载了孙见川。提出租车的孙见川没觉得这一路他们是肩并肩骑车的人,他像卫嘉背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