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求生本能,她那个时候却在明明知晓的情况下选择了从容赴死,很难不让人觉得,她是因为过得不好,才选择如此。
“你别瞎想,”苏婵说,“我那时会做出这个选择不完全是出于情感,还因为我是个政客。在其位谋其政,当时的局势需要我做出牺牲,我当然不能犹豫。”
“那你为什么会进朝堂?”
他又问,“上辈子,你是太傅,是我的老师对吗?”
苏婵“嗯”了声,低下眼眸,似乎是觉得有些难堪。
陆暄却没在意这些,也没提他们两个上辈子的事情,他知道苏婵在想什么。
对他来说,苏婵与他自始至终都是平辈,可对苏婵而言却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注定了面对这份感情的时候,苏婵做不到像他那般坦然。
“都告诉我吧,”陆暄挑起苏婵的一缕发,圈在指缝间,“上辈子,你为什么会弃文从政,为什么会成为太傅,为什么会变成你口中的政客,为什么会走到最后那步……”
“这些,我都想知道。”
……
窗外雨声淅沥,屋内,苏婵靠在陆暄怀里回忆起前世。
其实当时很多觉得自己过不去的坎,如今想来都不值一提,但苏婵唯恐陆暄会多想,便十分详尽地告诉他,也让他明白,上一世于自己而言,他到底有多重要。
到底有多重要?
苏婵自己也说不清楚,她提及陆暄下狱拜师请她出任太傅,不免笑起来,“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你疯了,朝廷那么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你不要,偏到狱中来拜一个刚被判了刑的人。就连我当时听到了,也觉得你在同我开玩笑。”
“但你怎么会拿这么重要的事情开玩笑?所以出来后,我半点悲伤的时间都没有了,一边配合着大夫治眼睛,一边尽快了解当时朝廷的局势,才知道,原来你这么做是在反抗世家权臣,避免被他们控制。”
不光是苏婵,那时候被陆暄启用的大多数人都是寒门科举出身,不归属于朝廷的任何党派。
大启建朝初虽承袭科举制、设立了国子监,但世家官宦子弟却仍旧可以放低门槛成为监生,一边享受朝廷的优厚待遇与教育资源,一边却又不用通过科考便入仕为官,久而久之的,科举取士形同虚设,寒门学子仍旧很难出头,朝堂之上仍旧是世家贵族在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