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的文人们正诗兴大发,忽然闯进了一群人,各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手里还拖着家伙,一副要干架的架势。
因是文人集会,南园并没有什么防卫,顶多肖唯唯带的几个暗卫,可对方乌泱泱一片有好几十号人。
后院的女眷们听到动静,顿时有些惊慌,这时云知过来,同苏婵说了几句什么。
“苏姑娘,这是……”
见苏婵神色从容,不像是有大事发生的样子,众人不禁露出不解的神色。
毕竟这地儿是苏家的,这要闹出个什么事儿,苏婵定是脱不了责任的,可她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面对众人的困惑,苏婵笑了声,轻抿了一口茶,想了想,“不知诸位,可曾读过白乐天的诗?”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拿不清苏婵的想法。
有个姑娘是唱戏的,曾唱过杨贵妃,但因着自己的身份先前一直不敢开口,听苏婵这么一问,便大着胆子,颤巍巍举起了手。
“喜欢哪一首?”
“长、长恨歌,”姑娘低着头,声音小小的,“我只读过这首。”
苏婵视线落到小姑娘身上。
姑娘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身材娇小,五官生得极为清秀,虽未脱稚气,却也能见其美人相。
看着看着,苏婵的眼眸渐而带了几分深意,便放下茶杯,“皎皎,是吗?”
皎皎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赶紧低下头,懊恼地咬住唇。
“我也很喜欢《长恨歌》,”苏婵温和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不过近来,我更喜欢读他的《观刈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