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非工业县,花阳县的地占面积虽大,附属的公社和生产大队虽多,但仍改变不了这里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是靠天吃饭的地方。
而其中,作为最富裕的张家邬公社的崛起,倒不是这个地方有啥特殊的,只是因为这个张家邬公社是离县城最近的公社之一,富裕的原因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多了一些能够得到县里补贴,和当地社员去县里打工、上班的机会罢了。
所以,在得知麦秆公社这个小穷地方竟然也敢开工厂的消息以后,张家邬公社的书记就跟听了天方夜谭一样,根本不相信,也没想过去和麦秆公社进行交流合作,更是没想过花钱去买他们这个还不知道真是假的厂子生产出来的衣服。
在张三抵达麦秆公社,并在一路上都认真观察当地情况,确定这里没有耸立起来的,类似县里工厂厂房样子的建构以后,他的想法也是和他们张家邬公社的书记一样。
而这,也是为啥张三会抵达麦秆公社以后,一上来就会问关于厂房的事情。
——因为他根本不相信麦秆公社这个小穷地方能建起那种市里面才有的生产成衣往外卖的服装厂,更不相信他们能有钱买机器,做出那种只在商店才会有的卖的成衣。
但眼前的一幕,却是让张三不想相信,也必须要相信了。
一间被打通的大平房……
六台正在工作的缝纫机……
120名精神面貌极好的工人……
还有,被成批摆放在最后面充当小库房位置的,那一眼看不出是有多少件,却能看出是崭新的,和商店里挂着的10元的成衣,是一模一样,甚至颜色、款式都还要更好看一些的……新衣服。
张三盯着那批衣服,不错眼地问站在一旁的苏曼:“苏、苏主任,我记得我们公社书记和我说过,你们麦秆公社当初和我们联系的时候,说按一件成衣10元批发销售,不要布票对吗?”
苏曼点头,补充道:“我想张三同志你也清楚,不要布票这个优惠力度是有多大,所以我们这边给的这个批发优惠,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张三:“什么条件?”
苏曼:“起拍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