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自百度百科“投机倒把罪”词条;
[2]来自百度百科“工分”词条(工分单价要看当年收成效益,基本范围在两分到五分钱左右,这里设定的工分单价为三分钱。
------
一件衣服15块钱的确是不便宜,但不要布票这件事就等于是最大的优惠力度,那个年代很多人对新衣服的渴望就就是因为没有布票,所以衣服是不愁卖的。
------
一万字真的太难肝了,滚去睡觉啦,晚安~
第60章
麦秆公社的拖拉机是由县里统一分配的,属于公家财产。之所以他们公社能有拖拉机,也是苏曼特意去和县里边借来的,为的就是方便离公社比较远的几个生产大队的工人上工。
现在眼瞅着就要九月份了,等把这批货忙活完以后,正是秋装成衣该上市的时候不说,紧接着就又该忙活一年秋收秋种了。对于农村社员而言,地里头的生产是绝对不能放下的工作,关乎着他们接下来一年的口粮,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苏曼必须要在秋收秋种来临以前,就先把服装厂建立起来,把制作出来的第一批成衣销售出去,不说为了先收拢回第一批资金,也起码得先给厂子打个名号出去,让大伙儿知道,他们麦秆公社办了厂子,开始卖衣服的事情,吸一波路人粉再说。
为了尽快完成这个指标,苏曼是宁可跟县里那边费点嘴皮子,再自费拖拉机的机油钱,也不愿意让工人将时间耽误在路上。
麦秆公社所属的生产大队虽然只有六个,但整个公社在县里所占的面积却是最大的。这其中有很大一片都是不适合耕种粮食的荒地,这也是为啥公社会占着最大的一片地,却排名整个县里收成的倒数第一,就是因为太荒凉了。
就说从离公社最近的郭屯生产大队出发,骑自行车都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行,要是光靠两条腿的话,那至少也要四十分钟才能到,更别说其他离得更远的大队了,那光是过来公社,就至少需要四十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不止的时间。
所以,苏曼思来想去,便去县里借来了两辆拖拉机,专门早上六点去各生产大队接工人来公社,这样就能节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
为此,苏曼还特意将上工时间规定为,早上的七点到下午四点,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吃午饭、休息的时间,公社管中午饭,算起来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完全符合后世的劳动时间规定。
七点上工的安排是为了能让工人们早点下工。因为拖拉机只负责早上接她们过来,其他时间还要回县里继续其他的工作,没办法一天两趟来公社这里只为了接送这群工人上下班,所以晚上就只能让工人们结伴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