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没有计国公那么大的魄力和胸怀,自打出生那日起,我想的是如何活下去,而不是为了万民苍生牺牲他人。”
计长淮本不应该期待他能说出什么悔过的话,甚至连歉意都没有。
他的死仿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你以为翻案能有多大风浪?”
“你知道最可悲的是什么?中原腹地上万万百姓都是当年的受益者,如果告诉他们如果那三万人不牺牲,他们将面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们会如何选择?”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那三万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是计景逸自认为了解人性,却看不到真相。
“你去过西疆吗?”计长淮已然料到计景逸不思悔改的样子,忽然反问。
“你应该记得,西疆后来有一次战事一触即发,军粮吃紧,若是金纣破了边关即将面临十三年前一样的结果。”
那年计长淮到任接替西疆刺史,刚刚上任就面对着如此棘手的事情,隋远连发了六七封求后备支撑的信件到他手中。
“但你知道西疆百姓是如何做的?”
“百姓连夜举着火把赶到军营,人手不够他们来凑,绝不可能让丹彤谷的事情发生。”
“东瑜的百姓,绝不是你眼中的贪生怕死之辈!”
黑夜之中星火点点,都是百姓赶来支援他们汇聚而成的。
他们宁可沙场赴死,守卫自己的家乡,也不会选择在富饶之地当缩头乌龟。
而那那一张诏令冰冷无情,甚至自以为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