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已经有了进一步扩张的想法。”
所谓的“上下一心”是比较好听的说法,真实情况其实是索比亚已经成了他的一言堂。
不过格莱林特绝对不是狂妄自大的人,他其实很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很明白团队智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领导者,“兼听则明”这个基本道理他也是熟稔于心的。
“不过,索比亚不是我一个人的索比亚,而是我们大家的索比亚,而且我一个人的智慧也有限……所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呢?”
这话一出,阿里斯特等人全都面面相觑了起来。
说实在的,他们其实已经习惯了格莱林特一言而决的处事方式,现在格莱林特一改作风,就重大决策让他们发表意见,当然就让他们有些不习惯。过往的经验无不告诉他们,比伯阁下是一位毋庸置疑的智者,他的决策,是绝对正确,绝对有益于索比亚发展的……甚至哪怕他们一时还看不太明白的东西,时间也会证明其英明。
这样的发展,其实是格莱林特既高兴、又不太满意的。
没错,在这一点上他自我矛盾了。
“黑皇帝”的成神仪式里,有一条要素是“将自己的名字和‘皇帝’这个称号联系起来。”在格莱林特看来,简单的“称帝”,或许只是对这条要求最肤浅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对自己的王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拥有绝对的掌控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独裁,或者说“拥有独裁的能力”(但未必践行)。
所以这是格莱林特高兴的地方……至于他不太满意的地方在于,他必定是做不到万事都亲力亲为的,他需要自己的手下有一定智慧进行判断、有一定能力处理问题、有一定魄力做出决断。
会议厅内沉默半响,乌里忍不住抢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是好事啊!我觉得可行!”
他的理由是:
“索比亚境内已经被营长带着我们彻底靖平,肃清了一切内患……而且得益于各位大人的治理,境内的治安也大为好转……如果再不对外扩张、长久没有征战的话,我倒是怕军队有可能会懈怠了。”他小小的开了个玩笑。
乌里本就是格莱林特的心腹,现在他的想法又和格莱林特的意志贴近,因此顾忌最少。
另一边,摩丹也附和道:
“我也觉得可以打!我了解过周边几个城市的军队,说实话,他们无论军纪军风还是硬实力,都比我们差很多。至于大人您的个人战力,我相信他们更是远远比不上。
“而且最关键的是,其他城市大都像大人您来索比亚之前那样,各大势力派系纷杂。仅有的力量,十成里倒有八成是在内耗,在彼此提防……这种情况下,他们连组织有效的防卫,说不定都还要讨论一下谁当首领。”
闻言,格莱林特只是点了点头,并不置可否。
他有点失望,既是对摩丹,也是对在座的各位骨干。
没错,摩丹说的的确是事实,周边小城市的军备力量确实比不过索比亚,而且各自为阵,难以统筹迎敌……可是他还是太年轻了一点,没考虑过那些人在被逼临到绝境的时候,最终还是会联合起来。
而且格莱林特还有另一层顾虑,名义上来说,周边小城市(尤其是西边)都是因蒂斯的殖民地,因此他们如果愿意让渡利益的话,是可以向因蒂斯方面摇人的——这毫无疑问会坚定因蒂斯殖民军攻伐索比亚的意愿,给格莱林特带来不小的麻烦。
至于对在座各位骨干的失望,是因为他没有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算是独裁,他也不希望手下全都是应声虫。
更何况他并不想搞独裁,他只需要具有能搞独裁的权威。
忽然,他看到那边的阿瓦波娃好像有些踯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