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那时候大家都不会这样露骨的嘲笑他。
【其实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
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
说得夸大一些,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
于是,虽说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
老和尚尽管不晓得个中奥妙,却也然而感到不快,这无非是因为他也从僧俗的态度中觉察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李青临恍然大悟,也看出了一丝讽刺的意味。
那些旁观者看到老和尚摆脱困扰之后,非但没有替他高兴,反倒无一例外地恶意嘲笑他,这种集体行为背后正是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也是人性中不可避免丑恶的一面。
那老和尚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他接着往下看:
老和尚的脾气日益乖张起来了,不管对什么人,没说上两句话就恶狠狠地责骂。
最后,连替他治鼻子的那个徒弟,也背地里说:“智禅师父会由于犯了暴戾罪而受惩罚的。”
那个淘气的中童子尤其让他生气,有一天,老和尚听见狗在狂吠不止,就漫不经心地踱出屋门一望,中童子正抡起一根两尺来长的木条,在追赶一只瘦骨嶙嶙的长一毛一狮子狗。
光是追着玩倒也罢了,他还边追边嚷着:“别让我打到你鼻子!喂!可别让我打到你鼻子!”
老和尚从中童子手里一把夺过那根木条,痛打他的脸。
因为这根木棍,原来那就是早先用来托鼻子的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