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搭了塑料棚,用来遮阳挡雨。
西面的墙上,已做了一块大黑板。
大黑板前,搭了几块石板,石板上有一个讲台。
还挺像模像样的。
不过,下面的凳子露了馅。
什么凳子都有,长凳短凳,竹椅木椅,高的矮的……应尽应有。
原来,这些凳子都是向村民们借来的。
全公社二十个大队,其中十二个人口多的大队,每个派出十人,其余八个大队,每个派出七人。
参加学习培训的总人数是一百七十六人。
培训时间三十天,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设政治、政策、常识、语文和写作五门课。
陈扬是目瞪口呆,这也太正规了。
这些大老粗能吃得消吗?
还别说,这是老张的创新,不是上级的安排。可就是这个创新,得到地区和县里的大力肯定和支持。
凭着这个创新,老张火了一把,后来冲破年龄界限,不仅当了县文化局长,而且还当了几年县。
九月一日上午八点,老张站在讲台上,宣布学习培训班开学。
台下一百七十六名“学员”,还有县区领导,和其他兄递单位前来观摩的同志,让整个后院几乎水泄不通。
县、区、公社三级领导讲话,总共用了近一个小时。
老张继续主持。
五门课,一共五个老师,都是临时聘请的。
政治课和政策课,请的是老张的同事,都来自文化局。
常识课的老师,是公社副主任蔡美丽。
语文课的老师,请的是陈家小学的张校长。
据说本来要请陈蔡中学的校长,可人家嫌“学员”们水平太次,不愿意来。
“各位学员,写作课的老师,由陈家大队的陈扬同志担任。现在,请五位老师到台上来与大家见面。”
说到这里,老张带头鼓掌。
全场掌声雷动。
坐在后边角落里的陈扬懵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张会对他来这么一手。
老张猜中,陈扬对这种培训班不感兴趣,怕他中途开熘,这才想到这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