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一说,水溶就赶紧起来了,一行四人和老太妃告了罪先去看花。临出门前,云臻扭过头来,朝黛玉看了一眼,似乎有所欲言,黛玉也没看懂他的眼神。

只是这一日,再没有遇见的机会。

近晌午时,男席那边的人都赏过了花,老太妃便叫人把花都搬了过来,放在厅上,围了一圈,也不知是什么人养出来的,竟是各色都有,几盆过了时节依旧开得一团锦的牡丹更是夺人眼球。

只是,赏花的人,却比花儿更娇,黛玉一直随在贾氏身边,贾氏因打小儿起与老太妃就相熟也一直陪在身边,便听到老太妃在和人低声盘点几位小姐,黛玉这才知道,原是在为北静王选王妃呢。

其中一个身穿水粉绫子袄,葱绿撒花裙的姑娘,入了老太妃的眼,黛玉听得她说道,“家境虽不是很好了,府上的爵位还在,兄弟也都很争气,如今她的亲哥哥都在北边儿立过功的,如今任指挥。”

黛玉不由得多打量了一番,一双杏眼水灵灵的,鹅蛋脸儿,肌肤微丰,也是好生养的身段,也难怪老太妃瞧中。若说起家世,北静王府这样的人家,挑个门当户对的话,也只能在四王八公里头去挑了。

只是,说到这姑娘的兄长们是行伍出生,又立下了军功,黛玉也不由得想到原书上北静王府后来到底如何了?那本有前无后的书,多少人考据,也曾有人说平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鲫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如今可真是急,要说今日来的姑娘们,一个个也都是争奇斗艳,身世、容貌、才情比这位好的多了去了,为何老太妃偏生就看上了这位呢?

黛玉心里正在琢磨,这姑娘是谁呢?就听到旁边一个和她说话的,喊道,“孙姑娘,我们去看看那盆花吧,远看着竟像是一盆牡丹呢!”

“那可不是,叶儿不像,是什么,竟是我们没见过的。”

黛玉的手一抖,手上的茶盏竟差点抖落了,她惊愕地朝孙姑娘看去,脑子里也出现了另外一张面孔,便是那一日去北街,在街头,遇到了云臻,被夏守忠一鞭子差点抽下了马的孙绍祖。

两人的眉眼虽不说十分像,也看得出有几分相同来,黛玉不由得朝那边走了过去,她身量矮小,举止又不俗,众人看到她来,也都纷纷让开,黛玉便装模作样地在那盆花儿前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来,问道,“孙姐姐,怪道你不认得这绯爪芙蓉呢,茶花多开在冬春,可越两季,可你们大同那边,天儿也太冷了一些,若不是在暖棚里养着,寻常是容易冻死的。”

孙姑娘便惊呼起来,“这原是绯爪芙蓉呢,若不是这叶子,真容易叫人看成是牡丹。”

黛玉多看了一眼,心里已是有五分相信了,待她醒过神来,问黛玉道,“小妹妹怎地知道我是大同的?”黛玉心里又是确定了一分,笑道,“我也只是猜测,因我曾见过一个人,叫孙绍祖的,也是大同人,与姐姐竟长得有几分相似,才大胆冒昧猜测。”

只见孙小姐眼睛一亮,笑道,“妹妹年纪虽小,眼睛倒是毒,他确实是我兄长,不知妹妹又是因何见过他的?”

第46章 对峙

这边正在说,那边南安太妃因家里有事,来得晚了一些,此时正在与北静太妃说话,彼此寒暄过后,又和厅中的诰命们契阔一番,她这一次纡尊降贵和诸多品阶低的诰命都有说话,独独撇下了贾氏。

北静太妃看出来后,重重地出了一口气,别过脸来,和贾氏说话,问的不过是娘家如何?说的也是宫里又如何。因这些诰命中,唯独贾氏这半年来进宫多了一些,还是算说得上话。

“哎呦,原是你啊,瞧我这眼神,竟没有看见!”南安太妃像是才发现贾氏,惊呼一声,快步走了过来,拉过贾氏的手拍一拍,左右瞅着,“孩子呢?怎地不见?”

贾氏便抽出手来,招了黛玉过来,“给太妃娘娘请安!”

黛玉眼珠子转了一溜儿,与她想象中的南安太妃相差甚远,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贾母大寿,她虽身子不爽快,但碍于昔日南安郡王府与国公府乃是世交,若不来,没这个礼,便说是硬撑着来了,又要见贾府的几个姑娘。老太太便叫人独独喊了三姑娘探春出来见,把黛玉、湘云和薛家的两个姑娘当了一回陪衬。

后面,又因此,生出了些什么故事,竟是无人得知了。

又因北街那边被赴了法场的老太太,是出自南安郡王府的,黛玉便对这老太太有几分不喜。幸而她也并非是个真正的小姑娘,一双眼里也颇能藏得住事,行礼后,便只淡淡地瞥了一眼,假装有些羞怯地依偎进了贾氏的怀里。

南安太妃倒是着实打量了这小姑娘一番,心里颇有些惊诧,林如海是个读书读迂腐了的,一味地只知道忠君报国,贾氏当闺女的时候是被她娘给宠得娇弱不堪,谁知,两个掌不了大军的,竟生出了这么个能提刀上马的小姑娘。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南安老太妃心里叹息一声,嘴上道,“我也多少年没看到你了,从前你还没有出阁的时候,倒是常见着,后来出了门子,听说你一直不得志,怀了几个,也没福气,如今得了这一两根苗儿,你倒是敢出来见人了,依我说,还是少些得意,多惜福,一家子的和和睦睦才是正道,别一天到晚的,火烛炮仗一样地容不下这个,打杀那个。”

厅里多的是人,一大堆的诰命,来来往往伺候的各家的媳妇婆子,算得上是整个京城里长了嘴的,如今都在这里了。这会子听了这些话,一个个一面支起了耳朵来听,一面又恨不得自己聋了,不叫人看见自己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