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贾家那一大家子,黛玉也并不知道,若是助,又该从和助起。老一辈的无所作为,小一辈的后继无人。
贾氏又问了贾老太太的饮食起居,得知一切都安好,方才放心。恰好,前面要开席了,贾琏方才起身离开,并道,“老祖宗惦记姐儿哥儿,若姑妈得空,就带姐儿和哥儿让老祖宗瞧上一眼。”
贾氏一听,要流泪了,点头,“定是要回去看看的,待过了年,天气晴好,定是要去给母亲请安的!”
黛玉空盼了一场,自是有些落寞。好在,很快,元宵节便要到了,接连出了好几日的太阳,雪也融尽了,宫里来了人,命元宵节当日,带哥儿姐儿进宫去赏灯,黛玉的兴头便又起来了。
亏得北街那边,也着了人来说,让这边过去吃汤圆,说是府里买了好些灯,挂得满院子都是,府里的哥儿姐儿还制了灯谜,供晚上赏灯。
贾氏少不得打发了人回了,说另外有了安排,就不过去叨扰老太太了。至于,有什么安排,贾氏也没说明,但北街那边还是打听到了,这边得了宫里的传召,是要进宫去赏花灯的。
北街的老太太便很是气恼,当着回话人的面,发作了一通,“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以为得了宫里的青眼就把自己当回事了,天生的绝命绝户,不把骨肉兄弟看在眼里,早晚落报应!”
屋里三个媳妇,庞氏不作声,周氏同仇敌忾,董氏则听得心惊肉跳的,好在老太太骂了一两句,就把人打发了下去。
能有幸被邀请进宫的勋贵权臣并不多,林如海是和这两样都搭不上边儿的。御花园中,挂满了各式的花灯,均是各地方进上来的,分南北两个风格,中间一条宫灯,点得辉煌,亮如白昼,将整个御花园分成了南北两块。
南边是皇太后领了后宫和命妇皇子公主们在玩,北边则是皇上领着一干臣子们,侍奉太上皇。因太上皇如今每日里读书习字写诗作画,皇帝便凑趣,自己带头以“元宵”“月圆”等为题,写诗评定,头筹者,将嘉奖。
如此一来,谁又不想在两宫跟前露脸呢?
北静王水溶看着新近得宠的林如海道,“看来,今日榜首非林大人这个前科探花不可了,我等不过是些许认得几个字,若论才学,哪里比得上林大人?”
太上皇眯着眼睛望过去,只觉得眼前这人眼熟,便招手,林如海低着头小心走过去,在太上皇跟前行礼,等待他说话。
“可是威远侯的儿子?朕还记得你年轻时候的模样,没想到竟是中过探花的,这是多时候的事了?怎地如今还只是个从五品?”
第21章 花灯
皇帝笑看着林如海,他也是听荣妃说起,林如海娶的是荣妃的手帕交,夫妻婚后多年都没有子嗣,他也是在年宴上见过林如海才依稀记起,这位本该是天子近臣的监察御史,曾经是名动一时的榜眼。
“回禀太上皇,臣当年侥幸得中探花,实乃皇上厚爱。臣虽读过几本书,但不通庶务,不明世事,至今在政务之上也无多少建树,忝居从五品,也是天家顾念微臣祖上之功,多有恩赐,臣感恩不尽!”
太上皇淡淡地应了一声,北静王不由得叹息地摇了摇头,实在没想到,堂堂的探花,真的是如此不通庶务。
林如海小心翼翼地退了下来,接着的作诗,他便极尽地风花雪月,春悲秋愁,虽最后也被皇帝评了个一等,然终究是给人留下了惆怅满腹、胸无大志的才子形象。
只是,在太上皇精神不济,一块儿凑趣的勋贵大臣们纷纷散去的时候,皇帝突然就叫住了林如海,“不是还要去接令夫人和哥儿姐儿么?随朕一块儿过去吧!”
落在众人的眼里,只觉得,皇上此举大约也是在安抚这场元宵诗会中,叫人瞧不起的林如海了。
在去北面的路上,林如海小心翼翼地陪侍在旁边,一路上,皇帝也没怎么说话,越发叫林如海胆战心惊,快到了万寿亭的时候,皇帝突然顿住了脚步,朝那边看了一眼,问道,“林爱卿,对今年新定的盐政,你可有何看法?”
林如海噗通跪在了地上,他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皇帝会突然问起政事来,一上来就是这等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踌躇片刻,方才道,“皇上,臣平日里在家闲来无事,会教小女读书算筹之术。”
“哦!朕听荣妃说,令爱冰雪聪慧,若生为男儿,兴许将来又是探花之才!”
“不过是小女孝顺,体谅臣老来才得了这点子血脉,在膝下凑趣罢了。”林如海自谦一回,继续道,“小女自学了算筹后,总爱在心里琢磨一回。前头,庄子里的庄头来回这一年的收成,报到拙荆这里,拙荆听着还好,小女便听了五六处错处来。那庄头还委屈着,送上来的账本是好几个管事算了三五遍才敢送来,往年办事的也是这些人,偏偏今年就出了这些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