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是宫里德妃的庶妹,当年老太太为了给自己的嫡子寻一门好亲事,不知道钻营多少。好容易攀上了德妃的娘家,也不拘庞氏是庶出,只听说庞家只有两女,自小都养的尊贵,便聘了回来,当了掌中馈的长媳。
可于贾氏来看,比起自己娘家的嫂嫂,出身金陵王家的嫡女,两人实在是云泥之别。也只有老太太自己才成日里把小庞氏恨不得供起来,只说和宫里娘娘是姐妹。
门口的丫鬟打起了帘子,一脸笑地将一行人迎进去,又有丫鬟先进去禀报,“南街那边三老爷和三太太过来了,正朝这边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呢!”
“可算是来了,老婆子我还担心不肯来呢!”
里面老太太中气十足的声音隔着帘子传出来的时候,贾氏的脚步微微顿了一下,和自家相公对视一眼,两人均是没有说话。
进去后,屋子里已经有三个女孩子了,边儿上还立着几个哥儿。
又是一番见面行礼,哪怕是刚才听到了老太太的抱怨,林如海夫妇也并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只说多谢这边款待,旁的话也并没有多说。
北街这边,之所以一直能够趾高气扬,除了三个老爷都谋了不错的差事外,媳妇们能生养,老太太膝下儿孙满堂,也是底气。
长房庞氏生养了一子一女,长子林玉堂已经十七岁,长女林玉鸾也有十二岁,庶出的女儿林玉兰今年六岁,排行三。二房也有两个嫡出的儿子,大的林玉庭六岁,小的林玉壁四岁,分别排行三和五,庶女林玉恬七岁,是周氏进门前生下来的。
三房董氏膝下两个儿子,大的林玉宇七岁,小的林玉厦四岁,因隔了一点,平日里这两个孩子也不招老太太的待见,但黛玉觉着,这两个堂兄也不差,小小年纪,进退有止,举止形容都不俗。
黛玉如今在林家这边要见礼的平辈中,年龄算是最小的了。先在老太太跟前磕头后,与平辈见礼时,林玉壁便戳了戳黛玉的脸,“你就是那个差点死掉的妹妹吗?”
贾氏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四岁的孩子,平日里若没有大人教,怎么会说出这些话来?
黛玉朝旁边一躲,避开来,笑吟吟的道,“五哥哥,你以后也要多保重身体,别像我一样差点死掉了。我是因为有医正爷爷保护,你可不一定有我这样的好运气了。”
老太太很是厌恶地朝黛玉瞥了一眼,记起宋嬷嬷的话,这孩子的确是不招人喜欢,便仗着祖辈的身份,沉声道,“小孩子家家的,说话也没个避讳,大节下的,长辈们面前,死呀活的。可见你们大人平日里都是怎么管教孩子的!”
明明是壁哥儿先说的,老太太却只朝着贾氏甩脸子,这且不算,见贾氏一时没有答话,便趁热打铁,“你如今身边也有个小的了,府上也没个长辈妯娌给你帮衬着。姐儿如今也大了,不如今日起就留在我身边,我这里鸾姐儿也大了,也没有多的孙女儿,帮你教养一个也是可以的。”
第12章 打架(求收藏,求评论!)
突如其来,倒是叫贾氏不知道该如何应答才好。幸而林如海有些急智,连忙道,“侄儿和侄儿媳妇能得老太太垂怜,愿意帮忙教养姐儿,这原本是好事。只是,前两日遇到了舅兄,说是岳母大人很是想念姐儿,要接了家去玩几天。”
老太太邱氏不论是娘家还是婆家,比起国公府老太太来,还是不够看的。她自己心里也有数,也不觉得林如海说的就是真话,但不论如何,她也无话反驳。
即便她是贾氏正儿八经的婆婆,对上国公府的老太太也只有让步的份。人家是谁?娘家是金陵世勋忠靖侯府,自家又是诰命,她自己如何争得过?
大太太见气氛有些僵,老太太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连忙上前来解围,“桌椅碗筷都摆好了,围屏也竖起来了,这天寒地冻的,一会儿酒菜都凉了,不如咱们就入席吧?”
老太太在二太太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大姐儿林玉鸾扶着她的右边。大姐儿如今也到了要议亲的年纪了,从小儿养在老太太的膝下,老太太自然是一心一意地想给她寻摸一门好亲事。
两张桌子,一里一外地摆着,中间一道十六开的屏风隔开,男女分两席。捧了食盒的丫鬟婆子们都候在门口,等主子们入席。
黛玉跟着贾氏坐在老太太的左边,身后跟着奶嬷嬷,爱吃哪样菜,奶嬷嬷帮她夹了,捧着小碗吃。便听到,二太太在问,“四姐儿如今吃饭还是那么挑么?要我说,这孩子就是不能惯宠着,弟妹这是生养得少了,没有经验,我养的两个,打小我就不让他们挑食。”
黛玉刚刚吃完了一小碗鸡蛋羹,听到了这话,从碗里抬起头来,心里万分不悦,既然是请了他们来过来,不说应该宾至如归,最起码也要让人吃好饭才行,这一出又一出的,还有完没完了?
她明明已经什么都吃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