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况且,也因为是轻絮,她才会问,轻絮是她身边的大丫鬟,一身荣辱休戚都系在自己身上,断无知而不言的道理。换了别的人,她还不问呢。

姑娘今日的表现着实是称奇,先是连医正都说大不好了,游方的僧人都闻讯而来了,姑娘自己爬起来了。迎着风雪去了一趟前院,病情也没有再反复,刚才的食量,比起以往多了一倍,也没有一副吃饭如吃苦药的样子。

性格也是开朗了不少。

轻絮心里高兴,一边把火盆里的炭归拢,一边道,“姑娘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就过去了,果然就听到周姨娘在屋子里生气,也就白生个气,她是断无敢说姑娘不好的。”

“嘴里虽是不会说,心里估摸着也不会少骂。”黛玉索性把个牙尖嘴利的性子都露出来,也懒得遮掩,“我听她的意思,医正都说治不好我了,怎么爹爹还把医正都请来了?”

朝中的官阶不好熬,她爹爹是前科的探花,如今只是一个从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兼了都察院都事之职。本没有资格请太医,怎么还能把医正也给请来?

刚才在正房那边,黛玉都忘了问这话了。

好在轻絮因贴身照顾黛玉,当时夫人问老爷的时候,她也正好在旁,说是林如海今日早上下朝出宫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八皇子殿下云臻冲过来,圆滚滚地摔了一跤,林如海恰好扶了他一把。八殿下非说要赏老爷点什么,林如海便趁机求了这个恩典。

居然又冒出来了个八皇子。黛玉一阵头疼,红楼梦中四王八公里头,可没有八皇子这一说啊,连两大国公府打交道的最高人物,也是四个郡王而已。

她觉得,她一定得把这件事弄清楚了。

恰好晚上吃饭的时候,林如海在和贾氏说,“虽说医正并没有真的把姐儿给治好,但姐儿也是喝了他的药这才好起来的。医正那里倒是好说,多备些礼,我明日亲自跑一趟,只八皇子那里,就不好办了。”

都察院是清贵的衙门,其中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品阶虽低,却有入朝随侍的权利。权重如此,行事便更要慎重。

朝臣不得与皇子结交,林如海想要酬谢八皇子的恩情,也的确是一件难事。

“爹爹,不若女儿修书一封,由爹爹转交给八皇子,以此为谢,如何?”黛玉捏着筷子,捧着小碗,碗里的米饭已经去了一小半,半张脸埋在饭碗里,一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第4章 云臻

三岁的小女娃说她要修书一封,林如海怔愣了许久才回过神来。

八皇子也才年约六岁,都是小娃娃,写信什么的,并非是不可接受之事。

林如海也觉得这是最好的答谢方式,况且,他也的确很想知道,自己女儿,三岁,要如何握笔,写一封什么样的信来?

夫妻两对了一个眼神,这顿饭吃得也是五味陈杂。尽管女儿醒来后,说话行事和以前不同,但小娃娃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儿,不存在反常什么的,如果说要给个解释的话,贾氏倒是觉得,这是孩子长大了的原因。

用完晚膳,林如海把女儿抱到了贾氏的小书房。贾氏抱着哥儿也跟了进来。窗下的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贾氏身边的大丫鬟玲珑已经挽起袖子,磨起了墨来。

写字,黛玉自然是会写的,前世一手簪花小楷练了好些年,但现在却是没法施展开来。一来,年纪小,手腕力道不够;二来,林如海并没有为她启蒙,若是会写字的话,便是亲生父母也会害怕的吧?

于是,待林如海将她放在椅子上,黛玉趴在桌上,拿过一支兼毫小笔,一把抓在手上,举起来,对着她爹爹道,“爹爹,谢谢二字怎么写啊?”

林如海心里的那点担心便烟消云散了,他捻了捻下颌留了好久的一缕髯须,哈哈大笑,连捉着女儿的手都在微微颤抖,他好歹控制住了情绪,将女儿圈在怀里,既无抬头,也无落款,只在一张雪白的花笺上,画了两个“谢”字出来。

当晚,黛玉将屋子里服侍的丫鬟都驱了出去,她独自一人在床上,练了一会儿瑜伽。那种心悸气短的感觉稍微有些缓解,又捏着鼻子喝了一碗药后,这才安睡下来。

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黛玉却在细细地回忆红楼梦这部书,将里面的人物,各自的命运,造成这些命运的转折点回忆了一遍。她特别庆幸当初看了那么多遍红楼梦,对黛玉的命运其实是最为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