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迁都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当然是要迁都,更何况官家都做了决定,他们是肯定争论不过官家的笑脸儿。这些大臣们之所以不想轻易妥协,只因为迁都一事牵扯了太多的势力变动。
但是他们谁都没想到,这本来应该是几派人马之间的权利角逐,结果被宗室们如此一番强词夺理,不按常理出牌的闹腾,彻底成了一场闹剧。
其实宗室们的考虑非常的简单直白,其一,跟着官家走是不会错的,这是他们血的教训;其二,他们是宗室,荣华富贵主要靠的是血缘而不是文治武功,或者各种钻营奉承。随着他们的后辈们和官家的血缘越来越远,和官家打好关系是关键。
其三,则是最重要的原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不关己当然好讲道理。他们的身份就算是走到天边也不会有变化,定都汴梁、洛阳、燕京,对于他们完全没有影响。反而因为到了新地方机会多,加上官家让他们参政的承诺,他们或者有一番作为也说不定。
其四,···。总之,自觉很精明的宗室们都是一门心思的支持迁都,一副恨不得马上回家打包行李的架势。
虽然还是不大明白低下大臣们的眉眼官司,但是官家感受到了他的叔伯兄弟们传递过来的这股子强烈的善意,官家对着他们的方向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还因为东海郡王的那句“大家伙儿都把银子留在家里,都攒着不花,岂不天下大乱”,看向他的目光中带上了赞许。
误以为是自己的表态得来的赞许的东海郡王高高的昂着脑袋,一脸的得意洋洋。
和官家细细的分析过银钱在民间和朝廷流动速度加快的好处的包大人,当然知道官家的“赞许”为何,他对于想法简单的宗室们的“可爱”表现忍不住想笑。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既然是计划外得来的银钱,那就当花。不能让人有一种守着满国库的银子就可以起小心思或者不用和往年一样勤于事务的想法,此其一。其二,汴梁相对于燕京作为都城已经没有优势,这是事实。”
“华夏大地上的都城,从长安到洛阳到开封,一直都是因时因地的变化。如今我们迁都燕京,也是遵循着这种变化。至于开凿运河,乃是大善之事。即使隋炀帝有诸多不好,可是运河造福了南北百姓是事实。我们当吸取隋唐两朝开挖运河的经验教训,而不是因噎废食。”
大臣们楞眼,包大人您不愧是铁口直断,合计着我们再反对就是有小心思,做事不勤勉吃国库的老本儿?
有那些确实是起了小心思的人更楞眼,想着国库银子的来源和开封大牢里头原先风光无两的大人们,一下子焉了下去。
范大人等人面露微笑;宗室们齐齐看向包大人,包大人威武。
官家感受到殿里人的情绪变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想去用饭的他直接发话,“银子用完了再赚。往年国库天天空着,也没事儿。所以以后也不用担心。东海郡王说的对,银子是要流通起来才有其价值。”
“朕会和诸位爱卿一起努力,赚钱赚粮食,把田地的亩产量提上来,让工匠们生产出更好的用具和武器,让商者的生意更好。‘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宋人人开心衣食无忧,做着自己的事儿···。”
官家再次把他最看重的农、工、商一事提出来,宗旨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我们要实现《礼记》中的“大同”,要努力。有多余的力气、有剩余的精神,都去领着人研究怎么让大宋人都吃饱疮、修身养性。
既然迁都花费大,那我们就好好研究怎么搬迁节省银子;开运河一事影响大,那就好好的思考怎么做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