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宋朝祖宗的旧制“皇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很多地方美味比如被富商贵族们追捧的“好食糟淮白鱼”,宫里头都没有。尽职尽责的御厨们根据官家的个人小爱好,把各道菜肴都做的色彩鲜艳、赏心悦目;把官家每顿必有的两盘青菜也做的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腌菜一碟,青菜两碟,鱼虾两碗,肉菜一小碟子,鲜果点心两碟,这就是官家的日常八大碗--具体的菜目根据光禄寺的指示和当天膳房收到的原材料而定。
大约两个刻时,官家细嚼慢咽的用完了他的这顿加餐,开始洗漱收拾自己,听垂拱殿的侍卫们、宫令汇报有谁谁试图朝外传消息被截获、有谁谁表现的不大对劲儿、、、。
此时的垂拱殿里,大多数用了茶水又去更衣一趟的文武大臣和宗室们之间的气氛也是好了很多。
被各种震惊的群臣们已经缓过来劲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范大人正在和包大人、富弼大人小声的商量;很好的出了一口恶气的宗室们也稍稍缓和了姿态,不再是一开始的咄咄逼人,几个人努力克制着成功扔下大雷的兴奋激动,聚在一起悄悄儿的讨论。
三个刻时的时间到,官家准时的端坐在龙椅上等着他们解惑;朝堂上的乐天中间派,出身士族的苏轼大人先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关于定州红瓷器,微臣略知一二。有一次微臣看到文彦博大人用红瓷喝茶,甚为喜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微臣回到家后也想整一套然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打探。”
“窑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釉瓷、红釉、、、,俗称“黑定”、“紫定”、“绿定”、“红定”、、、。定窑瓷器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安静的听着的官家脸上露出小小的惊讶。定窑的名气他知道,距离汴梁城不远,他还曾经亲自跟着爹爹去看过一次。
不光烧制手艺好,装饰技法也是丰富多彩,堆塑、刻花、划花、剔花等等。釉色晶莹剔透带泪痕,黑定--色黑如漆,紫定--烂紫如熟葡萄,宫里日常用的瓷器都是定窑出产,官家寝殿里的龙首大净瓶、孩儿枕等等也都是定窑瓷器。
但是官家不光没有见过红定,他也不知道定窑除了“黑定”、“紫定”、“绿定”、、、之外还有一个“红定”。
“红定的事儿,苏爱卿具体的说一说。”官家懒怠的语气里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身为他老师之一的苏轼大人当然听的出来。
虽然王拱辰那一伙儿人不敢跟他们这些人伸手,但是天性正义的苏轼大人对于他们的“伪君子”做派非常的看不惯。此刻他听到官家问话,犹豫了一下后鼓起勇气,用他过人的文采,把曾经引起整个汴梁乃至整个大宋轰动的“红定”的原委一一道来。
被窑工机缘巧合之下烧制出来;一现世就被王公贵族尊崇疯抢,价格日益疯长,千金不换;又因为烧制困难出量少有价无货;再到红定被王拱辰送进宫,被当年的太上皇怒砸、最后绝迹于人前导致官家都没见过、没听过的一系列事儿。
长长的故事讲完,大殿里静的落针可闻;官家小眉头微皱。
他对于整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王拱辰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他才名广播,有名的十七岁“诚信状元”,算得上是爹爹当年的老臣、重臣之一,目前出知定州军,政绩四平八稳,无功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