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儿子宗室改革的事儿,太上皇又深刻的感觉到为了儿子自己必须好好的活着。
儿子还小,还没大婚亲政彻底掌权,做什么事儿都受掣肘,偏偏他又心大性子懒。老百姓都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他怎么也要再活个十来年把孙子培养出来才能放心。
同样被这个事儿刺激到的太上皇后也在琢磨赶紧把儿媳妇娶进门的事儿,政事上另说,儿子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她才能放心些。
三个人各有所思的吃完了清明节的鸡蛋,侍卫们把碗筷收下去,一家人安静的沐浴在春风里赏着从冬眠中醒来的天地万物和欢乐的百姓共谱的春光盛景。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祭拜去世的亲人,感恩活着的亲人,又悲又喜的清明节过后,大宋朝的宗室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一开始进展良好,哪知道最后间接引发了一场出乎官家意料之外的大清算运动,起因嘛让人想起来就哭笑不得。
一些想做事又没有学问的宗室皇亲们对着学士院的考核,想说官家您不用太严格,请高抬贵手--不敢;鼓起勇气拿起书本--看不进去。眼瞅着那几个平时老实巴交的“书虫”高高兴兴的去地方上任,被闲下来的他们纷纷找到了宗正令。
早已得到太上皇指示的东平郡王赵德文安安静静的听着他们的抱怨,老神在在的喝茶,等他们都说完后,放下茶碗笑眯眯的说道:“前几天官家提起一个事儿,或许对你们有帮助。”
众人眼睛一亮,东平郡王摸着胡子笑道:“现在墨家要兴起,但是墨家的技艺都是师徒父子相传不利于传承发展。作坊里又急缺好的人手,官家的意思是开两个传授各种技艺的学院,专门培养在儒家方面没有天赋,却对墨家有天赋的人。”
“不需要秀才、举人等功名,不识字也可以去。只要心灵手巧能吃苦就行。”
“学好去作坊做事?”
“对。”
众人犹豫。身为人上人的他们,对于和其他百姓一样去作坊做事,有抵触。可是作坊里的高俸禄又让他们动心。
东平郡王笑着摇头,“学好个手艺,哪怕是学会了记账,也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众人不由得低头思索。眼看着官家要不论身份用人,广备处的地位现在都要赶上枢密院、中书令了,有个手艺确实很好?
满朝文武大臣对于官家要劳师动众的正式建立墨家学院意见不一。奈何官家对于宗室里面纷纷扰扰的事儿都能坚定果断的处置,更何况是这个小事儿?
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手艺教尔曹。万般皆放下,惟有本事高。官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读书习艺不仅仅是要做官科考,去作坊做事也行。开卷有益、动手有益,只要你动了,就有本事,就有正经事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