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本人为人昏庸且迷于酒色,又因为笃信佛教而劳民伤财的大兴庙宇,但是他特别喜好汉家文化,不光自己填词作赋,还特意与大宋朝廷交好,尤其是和没有多大才华也同样喜爱书画,爱好和平不喜打仗的赵祯处的好。
所以他为了表示他对大宋朝廷的诚意,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劝阻,一力要给小官家送一份厚厚大礼。
“希望小官家可以继承他皇父的作风,和大辽继续保持友好往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大辽的这位国主,是大辽的掘墓人,因为他实在是太奢靡,而且昏庸无能。但他有个好处,就是特别不喜欢打仗。可惜大宋不打他,西夏天天想打大辽。
第4章
大辽国主耶律洪基一心求和,好继续过着他醉生梦死的奢靡日子,他的“甥舅关系国”西夏国的国主李元昊却是另一番态度。
西夏乃是唐朝末年党项族拓跋氏创建的政权,在五代十国时期不断发展,后来又一边老实的接受大宋和大辽的册封,一边努力的积蓄力量。经过几点人的励精图治后,西夏到了李元昊手里的时候,已经是颇具气候。
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李元昊上位后,不光是直接占领了大宋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还在此后的几场大战役中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
地广人众、富庶繁华的大宋虽败却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多年征战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哀声哉道的西夏国虽胜却眼看着要亡国。
大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与大宋达成协议,也就是“庆历和议”。
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两万两,绢两万匹,茶一万斤。
大宋士人中的保守派对这个和议欢天喜地,有骨气的激进派却是深感耻辱。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的挥霍无度的李元昊却是觉得,大宋给的这些东西并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亲信大臣窥着他的脸色,谄媚的说道:“国主英明,大宋人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我们拉一车“土”特产过去做贺礼,让小皇帝给几车金银珠宝回来。如果小皇帝不给,就把士兵拉到边境示威,作势要打。”
眼见国主意动,其余的大臣纷纷附和,“大宋的官员无能,大宋的皇帝懦弱不堪,吓唬吓唬他们,他们就自动把岁赐增加。”
越发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的李元昊听得心花怒放,不顾几个老臣的苦心劝阻直接下令,“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