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其实保不了研也能考嘛,你脑子好用,不像我,你肯定考得起。”

“我考不了,”绍吴苦笑,“我满脑子都是他……他拒绝我了。”

绍吴知道,这话说出来是很没出息的,明明被那么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却还满脑子都是他?至少也是个快要大学毕业的成年人了,怎么就为了这点不见光的喜欢,正事都顾不上呢?

陈一茫也曾对绍吴说,你知道吗,那个人可能根本就没有那么好,他不值得你改志愿,不值得你一趟趟往西南大学跑,不值得你天天挂念着,有首歌听过没?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绍吴你就是得不到,越得不到越觉得他好,其实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可杨书逸真的“没有那么好”?绍吴觉得不是,或者说,他并不是因为杨书逸有多好才喜欢他的。杨书逸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也没到智商超群的地步——不然高三他苦学一年,就该考个清华北大了;至于相貌,他长得周正英气,但也没帅到明星艺人的程度,说实话只是人群中略显英俊的那一个;而性格呢,杨书逸这人既不算很温柔也不算很热情,甚至是有几分冷淡的。

可如果说他有哪一点值得喜欢,像答文综卷大题一样一二三四五点列下来,却又能写下太多。也许有那天下晚自习后他从书包里掏出一包可比克,也许有婆婆住院时他为婆婆按摩腿脚,也许有杨龙大闹学校的那晚他用校服为绍吴擦去脸上的泪,也许有已经倒塌的墙上的涂鸦,也许有汶川地震的37天后他双手缠着纱布归来, 也许还有很多很多细碎如恒河沙砾的瞬间,他发呆时,他睡觉时,他皱眉时,他微笑着挥了挥手——这些沙砾被时间一遍遍冲刷之后仍然反射着灿灿光芒。

大二时绍吴修过一门通选课,人文精神简史,又或者是人文思想简史,绍吴已经记不清名字了。他只记得老师讲过这么一个词:祛魅。向来面目严肃的女老师敲敲黑板,说,祛魅,同学们,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思·韦伯借用席勒的理论来描述官僚化、现代化的世俗西方社会……简单来说,祛魅是指,剥去附着在事物表面上那层虚伪的东西。什么意思?打个比方,你们看见我站在这里侃侃而谈,我读的书比你们多,了解的知识比你们多,但这些并不足以成为你们崇拜我的理由,同学们,保持清醒,避免狂热,我们终此一生都要在祛魅中度过。

又有一句话说,人生就是“不过如此”。

绍吴想,不,不对。杨书逸不是“魅”,更非“不过如此”,他从来都不完美,所以根本不存在“祛魅”,不存在“失望”——可也正是这种种不完美将他构成一个具体的存在,他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海市蜃楼,他是那样具体地出现在绍吴的生命里,像一场,一场永不结束的暴雨,这是毫无缘由的天降异象,是某种命定的义无反顾。

绍吴知道自己被拒绝了,但他无法停止爱他。

“其实,我想到一个办法,也许能帮你把爸妈那边骗过去,”朱菁菁叹了口气,“但你得留在永川才行。”

第77章 最坚固的联系

绍吴愣愣地问:“什么办法?”

朱菁菁却咬着嘴唇,摇了摇头:“算了吧,也未必有用。”

“没事,你……你说说看。”

朱菁菁又叹一口气,轻声说:“我准备毕业之后就回二中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