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人按照商议好的队形,由较为强壮的李东来和吴霄分别在两面墙壁的前排冲锋,陆雪生及夏听鸣在后排垫后。

五根绳子已经打上死结,由李东来抛过墙壁后,五人迅速选取一根绳头绑在腰腹。

江惟亦作为突击手一脚蹬在着力点,一手拉住绑绳借力,飞身跃上了墙顶。

墙顶是他自己设想的站位,因为这个位置便于两面墙的快速支援。

这道长长的铁墙,纵截面形状类似于一个底边极窄的等腰三角形,所以两面墙坡度几乎与地面垂直。

站在墙顶上,就仿佛行走在一根直径3厘米的钢管上,校方似乎还“坏心眼”地在墙顶打了蜡,防止考生钻空子。

如果没有两边队友的支撑,一旦脚滑坠落墙头,基本没可能再扒住墙壁,但此刻,每面墙都有两个队友死死固定,即使坠下墙顶,江惟亦也能很快再爬上去。

王东来按照陆雪生的计划,第一个蹬腿跳跃,借助队友们的支撑,把自己挂在绳子上向前荡出近两米,站稳脚后,朝对面墙壁的队友发出信号:“1。”

“2。”对面墙上的吴霄第二个出发。

“3。”陆雪生紧随其后。

虽然他在体能上相对于这些alpha特招生有所欠缺,但这种前进方式,队友的体能被绳子的长度限制了,对臂力腿力的要求陆雪生也能够承受。

“4。”对面墙壁的夏听鸣最后一个报数。

在墙顶走钢丝的江惟亦也向前迈了一步,低头等待队友下一次前进。

他们这样的前进方式,瞬间吸引了前方两组与身后一组对手的目光。

第一个跳上墙的12小组队员连绳子都没带,看见攀岩手套和脚套能够扒住墙壁,就光顾着拼速度了。

此刻他们五个人各自为战,只能靠四肢艰难的寻找墙壁上的凹陷点,再怎么手脚麻利,也不可能有一次向前荡两米的前进速度,早晚会被11组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