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行,你脸白你说的都对·······按你说的办按你说的办!采薇——”她回头喊了个婢女过来。“跟你舅舅说,让他明日便找人来,按郡马说的,在府里修墙!不过——”她补充了一句。“就在院子正中间修就行了,别只给郡马北苑那么一小块地方,省得别人说我欺负他!”
她交代完了这一句,又回过头来看向台下充满了“血染的风采”的郡马,口中毫不客气的说:“现在,你要求的我都做到了,带着你的剑,给我滚!”
裴效先眼神复杂的看了她许久,最后终于弯腰捡起自己的剑,头也不回的走了。鲜血把剑袖的袖子染的红通通的。
黎佳韵在矮榻上缓缓坐下,伸出一只手扶住了额头,叹气。
三天前她和几个朋友外出到某新开放的帝王陵园景区考察。正值秋日午后,国内知名青年社会学学者黎佳韵刚和朋友一起从陵寝地宫里走出来。随行的人都嚷嚷着累。于是一行人便在景区里的百年古树下休息,古树碧绿参天,宽大的树冠有如一柄大伞,温柔的为游客们打出一片阴凉。黎佳韵这次外出考察已经累了好几天,靠着古树下的长椅休息,不一会儿竟睡了过去!等睡醒了就发现自己已然身处一个闻所未闻的朝代。一群素未谋面的仆人婢女忧心忡忡的对她叫道:“郡主!您可算醒了!奴婢们都快急死了!“
郡主?黎佳韵心想自己这是做了个什么怪梦,还是古装剧请的赶紧闭上眼睛,她想着睁眼重来。没想到睁开眼睛一看,还是那群喜上眉梢的人。黎佳韵皱了皱眉,又闭上眼睛,这一次睁开眼睛,她就听见裴效先站在不远处说:“呵!可惜你们想让我给郡主陪葬的愿望,是要落空了!”
郡主——也就是黎佳韵穿过来后的宿主,名叫李令姜。小字阿韫。乃是当今大燕朝最尊贵的永嘉郡主。说她最尊贵,是因为她是当今圣上李持明最宠爱的胞妹。而圣上唯一的胞妹为何只是个郡主,这其中又有一段公案。
想当初,大燕朝上一任皇帝宪宗李乘风,年少登基,聪敏好学。长到十五岁亲政。于是励精图治,希求改革,企图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大燕变成一个更为清明的时代。这就使得他长期泡在南书房和乾和殿,很少到后宫去。李乘风至死只有皇后一人,贵妃一人,妃嫔各一人。而这四个后妃到底也没能帮他留住一儿半女。皇后曾生有一子,然而诞生仅数月便早夭而亡。贵妃亦曾诞下一子。也仅仅活了几天便去世了。至于德妃和惠嫔各生下一个女儿。但也分别在两岁、四岁时离奇早夭。因此宪宗在位数年,于子嗣一脉上竟落得个颗粒无收的结果。及至他撒手人寰时,整个皇宫竟然找不出一个继承人!又因为他一母所生的两位兄弟也早已亡故,膝下所出皆是女儿。最后皇室不得已,只得从李乘风的堂兄瑞郡王膝下过继一子前来继承大统。这便是当今陛下,被民间称为崇德皇帝的李持明。
李持明是瑞王长子。说来心酸。宪宗皇帝膝下无子且没有亲兄弟,其堂兄瑞郡王膝下却是有五子,四女。分别出自他的七位夫人。他的正妻瑞王妃却是无所出。九个子女中,尤以长子李持明最为出挑。这李持明,字伯亮,自小便聪慧颖悟,才识过人。且生的形貌昳丽,身材颀长,本是京城出了名的美男子。加之其为人学识渊博,能言善辩。骑术武艺也是宗室子弟中数一数二的。因而被宪宗及其为新皇帝任命的顾命大臣选中,走出王府,登入殿堂,接替了宪宗皇帝成为大燕朝新一任的君主。
新帝登基,改元崇德。李持明还在瑞王府时就是个好说话的。又一向爱放低身段,同文人雅士来往。听闻他还亲自刻印了一套历来被认为是奠定了本朝士大夫政治地位基础的理论依据——□□首辅所作的《国士论》,并为之亲自做注。这样一个从头到脚都对清流文官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人物,若说士大夫不满意,那是不可能的。扶持李持明上位的众多老臣无一不暗自为此居功,私下里弹冠相庆,笃定的认为新帝一定会如宪宗的父亲世宗那般,对满朝文臣言听计从。崇德的皇位是老臣们“赏”给他的。对于这班文臣,他的态度只会比宪宗更加谦卑。
燕朝自立国以来便推崇儒学,沿袭了前朝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家的传统,有过之而不无极。且由于本朝开国皇帝□□出身草莽,打一开始便十分尊重文人。故而重文轻武的传统自开国以来延续至今,士大夫群体日益庞大,冗官冗员众多,吃空饷,勾结地方豪强作恶的丑事也数见不鲜。而由于在朝文官对于朝政的把控已经到了说一不二的程度,这些丑事都被他们的舆论优势压了下去。许多时候皇帝的意见已经不甚重要。相反,内阁首辅和清流党魁们的看法才是国家最后政策的绝对依据。对此盛景,文官们在写作史书时大书特书,力夸本朝乃是历代以来的“开化之光”。直到宪宗皇帝登基。
宪宗皇帝李乘风,自十五岁登基后便开始谋求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政策便是均衡文官和武将的地位,减少京师到地方各级机构的冗官冗员。以及将大量集中在地主豪强和士大夫手里的土地收归国有重新规划,并把它们分配到平民百姓手中。
这简单的几条,看似轻描淡写。可一条比一条直触士大夫群体的利益根基。众所周知燕国尊师重道,因而教育支出在本国一直是除了日常支出之外最大的一宗。发展到宪宗朝时,这一点已经演变为一种病态的社会风气。延请名师价格高昂,乃至入知名书院读书亦是要花费百金。几乎每一个士大夫入朝为官的路都是家族父母用千金铺就的。久而久之,在朝官员不再为民请命也不再心系民生。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言论。他们的地主子弟出身使得他们竭尽全力维护自己家族和出身的利益。因而宪宗的改革在朝中可谓是举步维艰。
因为这改革,宪宗在位几十年,连着换了五位首辅。他和诸位大臣之间没有一天和平日子。而这看不见硝烟一直延续到了他去世那天。甚至就在他去世之后,民间也一直在争议李持明究竟是不是他钦定的继承人——李持明偏向清流文官,这是个人都知道。可李乘风讨厌文官,这是个人也知道。
终宪宗一朝,众位清流们几乎都没有过过一天舒坦日子。
现在,李乘风死了。而清流们支持的李持明登基了。文臣们相信,他们的曙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