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去吧,成,也就是它,不成,我以后再也不提科考的事情了,也算给我一个圆满。”说到后面,傅老秀才脸上出现了一种别样的光辉。
面对这样的傅老秀才,傅折桂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
傅登科反正也要进京的,只是早晚问题。所以,这件事竟然十分轻松的定了下来,随意的好像它根本不是举家进京,而只是一次出门踏青一样。
要进京,自然有很多事要准备,大家各自安排。傅折桂首先要做的,是去找朱秋鸿,跟他说傅家的决定。
带了傅老秀才写的书稿,傅折桂先让朱秋鸿帮她看一下,里面是否有是什么不妥的地方,顺便让他给指点一下。
朱秋鸿翻看了一下傅老秀才的书稿,不愧是考了一辈子的人,傅老秀才对科考真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本《新科考宝典》绝对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东西。
“不过,新皇登基,必定会改革除弊。他想选一些真正能为他所用的人才,应该会出一些时政问题,你若是觉的有必要,可以在书里提一提。”朱秋鸿说完,又强调了一句,“稍微提一提即可。”
当今皇上耳目众多,这本《新科考宝典》只要在京城出售,就一定会出现在他的桌岸上,朱秋鸿可不想因为这个让傅折桂吃亏。揣摩圣意,永远都是喜忧参半的。
傅折桂记下了,“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她问。
朱秋鸿想了想,摇了摇头,“我一时也只能想到这么多。”
“多谢朱先生。”傅折桂诚挚的感谢道。
“你这小姑娘,总是这么客气。”朱秋鸿淡然一笑,也十分喜欢傅折桂的,礼多人不怪,自古都是。
说完书稿的事,傅折桂说到了正事,“朱先生,我爹也想去参加恩科,我要进京去卖书稿,还有我哥,所以我们这几天可能会进京。”说完,她仔细瞧着朱先生的表情,生怕他生气了。
这件事说起来是有些唐突,朱秋鸿跟朱寄云是为了傅登科才来的河西村,现在,他们却要走。
没想到,她根本低估了朱秋鸿的气量。朱秋鸿只是稍微惊讶了一下就道,“这次出来的匆忙,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的。
你们不说,我也正要跟你们说呢,我最经也想回京城一趟,正好,我们想到了一起,又可以同行了。”
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傅折桂承认,她被他给暖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和煦的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