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考试的语数英考卷做完了,潘安最后听取了李白的建议……这是一张考察素养的卷子。
有灵气的学生比起死板的做题机器,代入自己考试后,他们都更青睐前者。
身为人师,自然要对学生们负责,古时的文人往往心怀天下,这种思想即使换了时代也并无多大变化。
他们想让教出来的学生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也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更加灵活与变通……还有就是,他们对这边的试题研究不深,难以制作出一张高质量的套路试卷。
来考试的学生只有20个,这是天亦筛选过后的结果。
其中三位是补习班的学生,想试试能否获得保送的名额,另外有12位是在职高里成绩不错的学生,剩下5位则是附近初中过来试试给自己保个底的学生。
数学老师曾来问过难度要怎样的,天亦告诉他们随便他们自己发挥,只要能最好的测出学生的水平程度就行。
张宇亮当场就怀疑自己是否年纪大了,所以理解不了校长的意思,他犹豫地问:“所以,是越难越好吗?”
天亦茫然地“啊”了声,“这个看您自己吧,不过来考试的也有不少职高的学生,他们基础可能不太好,您可以简单题和难度题混着出?”
回到补习班的考场。
由于学校高中部按正常渠道来说暂时只有语数英三科老师,所以录取考试便也只考语数英。
他们商量过,如果有学生在某一科特别优秀,而另一科与之相比差的较远,也就是所谓的严重偏科生,他们学校也可以破例录取。
老师们一个个轮换着监考,走出考场的考生多半脸色不好。
他们本以为这种才建立的新学校为了招生很容易进才是……却没想到这些题目居然如此诡异。
和他们平常练习的题大相径庭。
补习班出来的学生与他们相比要显得好一点点,起码对于周遭的人都在吐槽的语文来说,他们更想说的是那令人欲哭无泪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