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笑了,“这是善事,你父皇自然不会反对。”
表兄弟二人兴兴头忙活起来,按照贤妃说的,也花不了几个银子。庆哥儿找了个小院子,让人修葺了一番,定了些桌子椅子。又请了两个落地中年秀才坐馆,请了两个婆子来做饭,米面肉菜让家里人一并买好了送过来的。庄小郎毛遂自荐,自己要去任先生。但他要读书科举,每旬只去两天。
两个落地秀才听说解元郎要来教书,忙不迭地先掏出自己做的文章来,让庄小郎给看看。
四皇子不能出宫,没法来看一看学堂,一边帮着出主意,一边亲手写了个匾额,就叫慈恩堂,庆哥儿让人裱装了,挂在学堂门口,一路好不招摇。四皇子还时常让身边内侍出来看看,可有人捣蛋。
头一批,只招了十几个小孩子。庆哥儿亲自面试,狗屁不通的一个不要。大伙儿后来听说这慈恩堂是皇子殿下办的,还听说这里管饭食、又可以认字,呼啦啦都把孩子往这里送,连一些小吏衙役也把孩子往这里塞。到最后,庆哥儿只得提高标准,会认字的才收。且家里有差事的,一概不要。
忙活了个把月,这事儿渐渐传到了了景平帝耳朵眼里,景平帝笑了,只说了一个字,善。
倒是上书房里几位老先生听到后纷纷点点头,直夸四殿下仁慈。朝廷里的大人们,很多都是普通人家出生,少年时期读书时家里供养艰难,如今四殿下和赵公子办了这个慈恩堂,京畿一带多少普通人家有天赋的孩子,再不用担心被埋没了。
庞家和平家听了,不好跟风办学堂,一个舍米舍粥,一个修桥铺路,但既然是跟风,做的再好,也比不上头一家名声好。
贤妃如今和庞皇后彻底掰扯开来,再也没有了当日在齐王府时的妻妾和睦。平贵妃一边高兴,一边担忧。皇后和贤妃闹掰了,她在后宫的压力瞬间小了很多。这么多年了,这二人一个占着正妻名分,一个牙尖嘴利,一起联手,无人可逆其锋芒。
这下子可好了,皇后娘娘少了这样好的帮手,不光少了个帮手,昔日的小卒子,如今居然越做越大了,哎呀呀,平贵妃想起皇后被自己的狗抛弃了,她就暗搓搓地高兴。
高兴过了,她又担忧。皇后本就是嫡妻,有两个嫡子,稳稳压了她一头,如今又来个贤妃,娘家势力不必她差,比她还多两个女儿。可恨,当初应该对三公主好一些,不至于让周德妃捡了便宜。
但不管平贵妃是高兴还是担忧,最近她发现朝廷里有一些人跟疯了似的,咬住她娘家不放。平贵妃家里几代的爵位传下来,浪荡子孙多的很,什么抢占民女、夺人家财的事情没少干,甚至还有草菅人命的事情。
平家接连几个月,被揪出了好几起案子,有个堂叔甚至被流放了。那些御史跟打了鸡血一样,参起皇亲国戚分外来劲。
京城里纷纷扰扰的,李姝在泉州的日子异常清静。
新买的四进院子很大,光正房的院子占地就有好几亩大,院子里有假山,还有从外面引进来的活水。
旁边仍旧有个小花园子,虽然是冬天了,仍旧有许多花儿在开着。赵世简花大价钱,从外地买了各色花朵,让积年的老花匠照看,保证园子里天天都有花开放。花园子正中间有个小阁楼,阁楼旁边有个暖房,冬日里可以养活许多名贵的花儿。李姝时常坐在阁楼的二层,躺在躺椅上,把整个园子尽收眼底。
赵世简在阁楼底下挖了地龙,整天烧着,整个二楼都能感觉到融融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