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腊月底,李姝把范婆子的女儿打发回家了,给了她厚厚的赏钱。

过年的时候,一家子开开心心的整日吃吃喝喝,李姝感觉自己又长胖了。还没到元宵节,范婆子带了几个小厮过来给李姝挑选。

李姝挑了三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一个给了庄小郎,另外两个,她交给墨染,让他好生□□。李姝连名字都没给他们取,庄小郎自己给小厮取名叫白鹿。另外两个小厮是墨染取得名字,一个叫水纹,一个叫元光。

一个正月,李姝去了窦太太家,还去了两个军中将领家里,其余并无需要她拜访的人家。反倒是许多军中低级将领的太太们联袂而来,给她拜年。

甘老将军已经回京养病去了,赵世简在东南军就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了。英国公家没有内眷在这里,武将太太们自然要上赵家门。

年前,各路将领们都过了个还算宽裕的年,故而这回都带来了丰厚的礼品。这也是官场上的惯例,去上官家里,即使无事相求,也不能空手。

李姝等她们走后,仔细查看了各家的礼品,好在都是些吃食、料子,好一些的送了些好茶叶还有一些摆件,并无真金白银。李姝并不需要一家家回访,等到这些人家家里有红白喜事时,她走一份礼就好了。

京城这边,赵书良过年的时候仍旧住在平康坊。李姝母子几个走了后,赵书良让庄姨娘管了家。说是管家,也就他们一家四口再加几个下人。洪姨娘很不满意,表哥这样里外不分,二奶奶不在家,轮也该轮到自己了。

赵书良不理她,直接半个月没进她房门。赵书良最是个疼孩子的人,嬛娘那样小,若让洪姨娘管家,就她那刻薄性子,又爱贴补娘家,怕是嬛娘的份例都要被她送到洪家了。

在赵书良心里,洪家那一大家子,捆起来也比不上嬛娘的一根小手指头。

两个儿子都成家了,慧娘也出嫁了,只有嬛娘整日承欢膝下。每天他一回来,嬛娘就抱着他的腿,软软地喊阿爹,赵书良越发喜欢这个小女儿,家里有好东西,都先紧着她,连煦哥儿都靠后了,煦哥儿有自家爹娘照顾,不需要自己多费心。

年三十晚上,赵世崇一家子一起过来吃了顿饭。第二天,赵书良带着嬛娘和赵世崇一家子,去各家拜年,并把赵世简送来的年礼,让孙氏给几兄弟家里分了分。

肖氏听说三郎去找了女儿,顿时高兴不已,忙不迭地写信让李姝好生照顾他。

肖氏本来想让李姝务必要留住三郎,李穆川忙拦住了她,“娘子,三郎如今跑野了性子,你这样吩咐姝娘,难道她要拿绳子捆住他?莫要因为你的一片慈母心,让她们姐弟之间难做。三郎二十多了,不用我们再担心了。”肖氏只得作罢,让李姝代为照看弟弟,若他真要再走,给他准备一些盘缠和衣裳,送他几张女婿的名帖,关键时候保命用。

日子就在赵世简的忙碌中渐渐溜走,半年的功夫,东南军终于扩充至二十万,十二万陆军,八万水军。沿海一些长期被掠夺的村庄变成了屯兵地点,百姓都迁移到了北方。那里前几年糟了干旱,地广人稀,正是缺少耕种百姓的时候。

百姓初始不愿意迁徙,那么远的地方,听说又冷,谁愿意去啊。虽然说一家有十两银子安家费,但谁知道最后到手里还剩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