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孙氏一一点头应了。

第二日一大早,赵家父子吃过早饭都走了。孙氏正要去大房,李姝叫住了她。

“大嫂,家里忙乱,还是我去大娘那里吧,家里样样都离不开大嫂。大嫂不在,我按下葫芦起了瓢,总是抓瞎。”

孙氏笑了,“既然弟妹不嫌辛苦,那就劳烦弟妹跑一趟吧。”

李姝高兴地带着玉娘一起去了,并把家里上好的点心带了两包。

赵书政就住在登高巷里,眨眼的功夫就到了。

赵书政自家在状元街开了一家书肆,每日他自己都在铺子里看着,赵世康也跟着他打下手。老二赵世彬知道家里铺子将来要传给大哥,自家去学了木匠。谁知他竟是个有天赋的,做的东西活灵活现,如今虽然只有二十来岁,已经在京城一家颇有名气的木器行做大师傅,一个月少说能挣十几两银子。可着整个赵家,就数他挣钱最多。老三赵世鹏是老来子,还小呢,如今正在读书。

赵书政家并未分家,但三个儿子各有不同,特别是老二,挣得银钱多。按理来说,没分家,儿子挣的都要交给父母,但这样对老二就太不公平了。

故此,赵书政让老二每个月只交一半的银子,剩下的,自己留着。若通通收上来,大伙儿吃大锅饭,最后谁还有干劲呢。以后不论哪个儿子,若有本事自己出去挣口饭吃,都是只往家里交一半。

李姝到的时候,赵书政父子几个都走了,只剩一干女眷在家。

吕氏和勤氏见她来了,忙出来迎接,“简弟妹今儿怎地有功夫来了。”

李姝把手里的点心让玉娘分给大房的几个孩子,笑眯眯说道,“我今儿是来请帮手来了。”

吕氏开玩笑,“哦?不知巧娘子有何吩咐?”

李姝哈哈笑了,“大嫂子儿子比我都高了,还这样油嘴。”

余氏和老太太听见了,在屋里问,“谁来了?”

李姝忙进去,先给老太太和余氏见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