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良娣打头,她的技艺是在座女眷中最熟练的。刚开始,她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仔细看了看,再动手一试,很快找到了感觉。
在她灵巧的双手和双脚配合下,这头松软的棉花不断地往机子里加,那头两条棉线一左一右,一圈一圈均匀地缠绕到了两个绽芯上。
这边正忙着,太子也回来了。众位妃妾忙行礼,敏良娣也要起来。
太子冲她摆摆手,“你且莫起来,继续纺线,让我看看。”
过了一会,敏良娣停下手,与太子夫妇说道,“殿下,娘娘,要说好处,就是比以前更快了,同样的时间,能纺更多的线。”
太子妃笑道,“我也来试试。”
太子妃只需用双手摇,那头自然有人往机子里加棉花。
摇了几圈,太子妃就停下了,“果真更快一些。”
众位女眷都好奇,一一动手摇了几圈,都觉得比自己原来在娘家用的机子更快些,纷纷叫好。
太子也点头,这样惠及百姓的东西,总是好东西,倒可以推广。
平良娣沉默了半晌,没有开口,只看了一眼王昭训。
王昭训心里发苦,但不得不开口,“殿下,娘娘,这机子虽然好,纺线比以前更快。倘若流入民间,以后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纺线,会不会让棉花价上涨,布匹价更贱。”
敏良娣看了一眼王昭训,“先且不说棉花和布匹的价钱,贫寒人家,有二两棉花,自然只能纺二两棉花的线。这机子纺线更快,民妇们能少受些累,多出的时间,可以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岂不更好。王昭训不知道,在民间,有些人家没有牛,都是人拉着犁犁田。但谁不想要牛呢,把人当牛用,早早累坏了身子,最后全家都跟着受苦。”
太子不置可否,对她们说道,“机子你们都试过了,先回去吧。”
众女一一离去,留下太子夫妇二人。
近来,圣上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太子原来以为父皇把权柄给了他,他就能继承二哥的遗志,好好治理朱家的天下,哪知世事总是不如想的那样容易。
当日为了和大皇子相争,太子娶了庞家女,如今皇后和太子妃都出自庞家嫡枝,太子妃有两个嫡子在手,庞家日渐势大,隐隐有“半朝”之称。庞家不支持的事情,太子根本无法实施。